倭國曾經盛極一時的平安京變成了一座死城,整個倭國京畿都變成了一塊死地。
平安京在琵琶湖的下方,這塊地方在後世被稱為大阪平原,琵琶湖是這塊平原的主要水源供給。
想象一下,平安京就在琵琶湖的下面,而朱瞻壑在平安京的王宮裡築了一座京觀,而且還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使用人數最多的京觀。
你讓住在下面的人怎麼想?喝腐水?
錢勇和祝三鳳到平安京的時候也被震驚到了,不過朱瞻壑並沒有給他們多少時間消化,因為他們此行是要來找朱瞻壑的,而朱瞻壑並不在這裡。
現在的朱瞻壑已經在駿河灣了。
抬頭看向東北方向,望著那座峰頂雪白的山峰,朱瞻壑的雙眼眯了起來。
——
應天府,皇宮,乾清宮。
“可能做到?”朱棣看著下面跪著的張輔,平淡的表情中帶著威嚴。
“回陛下,臣……”
張輔有些猶豫,不是說他沒有自信了,或者可以說他也的確是沒有自信了。
這麼說有些矛盾,但如果放在張輔身上就不矛盾了。
如果只是帶兵打仗,而且還是打一個都城被滅的倭國,張輔不敢說有十成十的把握,但九成九也是有的。
之所以說他沒有信心,那是因為這事兒換了誰來都沒有信心。
當世之中,沒有任何一個武將是和朱瞻壑行事風格相似的,更沒有一個武將能夠復刻朱瞻壑所創造的奇蹟,他張輔也不能。
和當初面對陳季擴時感到頭疼不已的沐晟一樣,張輔也無法下定這個決心。
或者應該說,相比於沐晟,張輔更加難以下定決心。
現在三十五歲的張輔可以說是仍是壯年,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各種戰功加身,可以說是大明最負盛名的將領了。
參加靖難之役,永樂四年滅亡胡朝,因功晉封英國公,此後又屢徵陳季擴,張輔真的是現在大明最能打的武將了。
但是,就算是現在的他,仍然不敢去復刻朱瞻壑所創造的奇蹟。
朱瞻壑隨軍北征的時候在捕魚兒海斬殺十幾萬人,築了大明的第一座京觀,當時在交趾的張輔也是有學有樣,也築了一座景觀。
但是,他築的那座京觀和捕魚兒海的那座根本就沒法比。
說句難聽的,朱瞻壑見了都是得嘲笑他的,畢竟一個兩千人的京觀,在朱瞻壑的眼中看起來真的是沒什麼卵用。
而現在,朱瞻壑先在宍道湖築了一座三十多萬人的京觀,又在平安京築了一座人數雙倍於宍道湖的京觀。
張輔,他不敢。
朱瞻壑做就做了,人家是皇親,再怎麼沒退路也比他這個勳將有退路,而他張輔要是有學有樣……
成功了就是萬人追捧,失敗了就是萬人唾罵,之前所立下的戰功全都沒有用,可以說是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不是讓你去學漢王世子的,就是讓你去駐紮一段時間,讓漢王世子騰出手來回家過個年。”
朱棣雙眼微閉,緩緩地靠在了椅背上。
他是不會讓人去搶自己孫子的功勞的,雖然這個功勞有些血腥,有些爭議,但能夠做到朱瞻壑這個地步的,那毫無疑問就是成功。
儘管朝中文臣都認為是有失大國風範,讓大明的從屬國畏懼,甚至是離心離德,但朱棣看來這很好。
原因很簡單,有用,且高效。
朱棣也很清楚,除了朱瞻壑之外,大明無人能夠復刻這個奇蹟。
之前他想著讓朱高燧去復刻,甚至不能說復刻,因為當初的朱高燧其實都不用怎麼管,遇到人就殺,都不用殺幾個人就能讓瓦剌安分下來。
但他也沒想到,自己那個三兒子這麼不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