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鴻王君宜嵐早就發覺了異常。
到了他這個層級的強者,不說耳聽八方,周遭幾十裡地有些大動靜他們還是能察覺得到的。
當鳴鴻王發覺承影王的氣息被兩股稍弱的氣息引走,心裡就種下了小小的疑惑。
舒大牆和他在板牙山以北大戰,承影王和鐵王廟兩個頂尖強者在板牙山以南大戰,這似乎是叛軍早就定下的策略。
如此說來,這場決戰將以何種方式、何種節奏爆發,叛軍似乎提前就有所謀斷。
其實這也不算意外,畢竟鳴鴻王帶著花獨秀找到山谷上空時,基本就宣告這場大決戰在所難免了。
除非舒氏破釜沉舟把大軍擺在外面,不然,決戰的地點肯定是在板牙山附近。
板牙山的地形十分適合佈置防線、層層狙擊,能最大化提高防禦一方的優勢。
而鳴鴻王在北,承影王在南,其實也好理解。
“神王”級強者出手,破壞力何其之大,兩場“神王”級戰鬥在同一片區域爆發,彼此干擾是肯定的。
再者說,板牙山南北不過幾十里距離,這點距離對“神王”級強者來說,不過盞茶功夫罷了。
讓鳴鴻王奇怪的,一則是鐵王廟兩法王竟能拖住承影王那麼久,二則是叛軍中沒再爆發出其他第三大境界巔峰強者的氣息。
如果天河天尊沒有留守大本營,而是隨大軍一同殺來,叛軍該怎麼抵擋?
戰爭打了半年,遠征軍的頂層實力叛軍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他們就沒有什麼預案嗎?
鳴鴻王心裡隱隱有些不安,可屬於他的戰場就在腳下,他的對手就是舒大牆,他只能儘快擊敗舒大牆,為帝國一方拿到穩操勝券的希望。
舒大牆和鳴鴻王都是那種殺伐兇悍的武學路數,舒大牆手中一杆長槍如龍如電,舞動間風雷陣陣天地變色,隨手一砸就是山崩地裂,威力之大令人心顫。
而鳴鴻王手中血光長刀似乎能斬斷世間一切障礙,每一刀砍出,紅光宛如實質,百丈高山被砍得巨石崩飛,大地犁出道道數丈深的溝壑。
他二人對決,直接把地形地貌打變了樣,方圓數里的小小山谷完全摧毀。
這等殺伐後果,周圍自然不能有普通武者。
真正的刀劍無眼,觸之即死。
打到此刻,哪怕雙方拼的瘋狂、打的慘烈,但誰都沒有展露出“領域”之力。
“領域”一出就是最後的底牌翻開,意味著真正再無保留。
舒大牆身為“神王”強者,他的領域是什麼?這方面的情報嚴重缺失,對他很是不利。
因為鳴鴻王的獨特領域“破軍”,卻是天下聞名。
舒大牆肯定知道,也早就做了相應準備。而舒大牆掌握的領域為何,有什麼特性作用,鳴鴻王卻不得而知。
是以,他不想早早的使出自己領域,而是想先把優勢擴大,逼著舒大牆先使出領域,再做計較。
板牙山之南,承影王一劍重創之人,乃是叛軍中一個高階將領,並非鐵王廟兩位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