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東勝城周邊就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爭奪的焦點,當中原朝廷強大時,一般會在東勝附近築城,將其作為對抗遊牧民族的最前線,當中原朝廷虛弱時,防線會往南收縮至榆林,甚至收縮至綏德一線(本章節由網友上傳
元末時,東勝周邊被河南王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在金庸中,乃趙敏之兄)佔有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兵將擴廓帖木兒逐出東勝,東勝被漢人所控制
好景不長,蒙古人又迅速進入東勝,明朝已經失去了剛建立時的銳氣,只好在榆林修築長城,阻止蒙古人進入陝西這種態勢,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張鳳儀攻佔東勝城,改變延續一百多年的態勢,意示著草原與中原的力量對比,再次發生了根本xìng變化
東勝以南,乃榆林衛神木堡之類的堅固邊防線,過了邊防線,便進入中原的核心區域之一陝西;東勝之東,乃丘陵地帶,天險黃河,橫貫在河東與東勝之間;東勝之西,乃八百里瀚海,缺水缺草,難以跨越;東勝之北,再走兩百里,即抵達蒙古人的核心區大青山,那裡水草肥美,被譽為塞上之江南
無論怎麼看,東勝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果然,在張鳳儀攻下東勝城後,虎嘯軍團第二軍離開榆林衛,移駐東勝城
更讓蒙古人鬱悶得想吐血的是,三萬多民夫就地轉為建築工,開始採石夯基,其目的不問可知:在東勝修築堅固的城防!
而且,三萬多民夫顯然只是先期人馬在荊州軍控制東勝城後的七八天內,又有數萬民夫運送糧草趕到,加入到築城行列中
由於災荒及羊吃人,陝西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對於熊文燦而言,只要有足夠的糧草,就是組織三十萬民夫至東勝,又有何難?
民夫在築城,張鳳儀自然不會閒在東勝城內空耗糧食接下來的rì子,張鳳儀充分利用武衛軍團的機動優勢,縱橫馳騁在伊金霍洛的地盤上
伊金霍洛部和準格爾部根本抵敵不賺除了小規模接戰數次外,就是逃跑,一直逃到青山腳下的達拉特部,方才喘了口氣
一些來不及逃跑的小部落,幾乎全被張鳳儀俘獲,男女老少,數量達到兩萬餘(其餘如膨戰馬等不計其數
張鳳儀肆意擴大活動地盤,最終,連緊挨著瀚海的杭錦部也被張鳳儀的兵鋒所威脅,開始往西北的yīn山遷移
短短一個月內,方圓四五百多里的優質草超全部落入荊州之手更為關鍵的是,虎嘯軍團兵駐榆林神木堡及東勝城,三個軍之間成犄角之勢,攻擊任何一點,必然遭到數萬jīng銳將士的反擊
蒙古人已經被驅逐,防線業已穩固,現在輪到熊文燦表演了
奉林純鴻之命,熊文燦率領大批官吏抵達東勝城,開始籌謀在東勝地區建立穩固嚴密的統治體系
熊文燦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量的人力,跑馬測量土地,摸清了東勝地區的草場資源
在對東勝地區的情況有了大致瞭解後,熊文燦開始按照中原的習慣,申請成立了東勝府,東勝府之下,又劃分為三個縣,海塔縣東勝縣錫尼縣,大致地域分佈,恰好就是準格爾部伊金霍洛部杭錦部霸佔的地盤
地域劃定之後,熊文燦又開始著手建立各級zhèngfǔ機構,搭起了zhèngfǔ機關的架子
緊接著,熊文燦jīng心挑選了幾塊水草最為豐美的地方,如東勝城周邊紅鹼淖湖周邊烏蘭木倫河河谷附近等等然後組織人員至朔州西安沁水大肆宣傳,試圖出售草場經營權
緊接著,熊文燦將張鳳儀俘獲的蒙古人徹底打散,按人口分以草超每人兩百畝,每年上繳相當於十隻羊的稅收
與此同時,熊文燦透過各種渠道向草原宣傳荊州方面在治理東勝地區的政策,宣稱,凡是從青山īn山周邊返回東勝地區的牧民,所享受的待遇一如留下的蒙古人
在東勝地區,大約五六畝草場可以養活一隻羊,兩百畝草超可以養活四十來只羊,足以讓一人過上溫飽的生活若再勤勞點,透過剪羊毛獲取另外一份收入,甚至有能力消費棉布毛衣等高階貨
顯然,熊文燦的政策經過了嚴密的計算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