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成公主是隋文帝楊堅的侄女,十六歲之時聽聞大隋邊民一直受突厥燒殺搶掠苦不堪言,恰逢突厥前來大隋求親,並以此作為依附條件。於是,義成公主主動請求楊堅,願意嫁給突厥可汗,以此來實現邊民安寧,可以說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女性。
只是後來隋朝大廈傾覆,雖然她也曾藉助突厥的力量立過楊廣的後代為隋帝,以期能延續隋朝的社稷,奈何大勢如此,非一人之力可為。
之後義成公主又多次鼓動頡利可汗南下攻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馬邑之戰,本來頡利想用馬邑換取向大唐求婚的機會,但是在義成公主的堅持要求下,頡利最後攻下了馬邑,自此大唐和突厥結下了樑子,之前倒是沒有什麼大的矛盾。當然這都是立場問題,沒什麼可說的。
義成公主來到大帳,黑白相間的頭髮編著兩個大辮子,很有突厥風格,收拾的一絲不苟,疲憊的臉上經過兩個月的修養也有了一絲紅暈,她站在中間掃視一週,最後盯著柴紹道:“你為隋朝舊臣,見了本公主為何不拜?”
聞言,大帳中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座的除了徐世績外,其他人沒有未擔任過隋朝官職的,最後一起看著高不二,在座的他官職最高,在隋朝也是高居國公之位。
義成公主之所以不對著高不二說,是因為她和高不二沒見過面、也不熟悉,再一個楊廣曾在死前給她寫過密信,告訴過義成公主,蕭皇后和皇子他託付給了高不二,再加上高不二在隋末群魔亂舞之時,仍然執行的是楊廣的命令,最後天下大勢如此。所以高不二沒什麼對不起他楊家的。
而柴紹等人就不一樣了,那是直接操刀進行造 反的,所以義成公主一進來就向他發難,而今她心已死,生與死對她來說意義一樣,因此她要保持大隋公主、突厥可汗可賀敦的尊嚴。
高不二被眾人看著,尷尬的摸摸鼻子。
徐世績看高不二有些尷尬,呵斥道:“大膽賊婦,你楊家作威作福讓百姓苦不可言,被推下了臺,如今早已是大唐的天下,汝不思報恩,還屢屢勸說頡利派兵南下襲擾自己的同胞,如今還有何臉面以公主自居?”
徐世績的話一出口,尷尬的氛圍立解。歷史上李靖可沒想著主動造反,李淵造反時候他甚至還檢舉過,但是仍舊沒有改變歷史走向,因此高不二為了免除李靖的尷尬,所以才在中途截胡了李靖,使他現在沒歷史上那麼尷尬的處境。
義成公主也就是一說,並不是真的要柴紹他們見禮,他們也不會犯這忌諱,畢竟現在都是大唐的大將。
義成公主朝著高不二躬身施了一禮道:“周王,沒想到您在他李家那裡仍然能身居高位,不過想想您有如今的成就也是必然,可憐我那皇兄沒有慧眼,不能早識君之大才。”
高不二不接話,讓人搬來凳子請她坐下。
義成公主坐下後,從衣袖中摸出一個黃綾包裹的東西,等她開啟黃綾,露出一方古玉印璽。
義成公主道:“此乃秦制傳國玉璽,我大隋滅亡後,他李家一直尋找此璽。”
眾人聞言目光炯炯,不錯,據傳此傳國玉璽就是被楊廣的後人帶到了草原,沒想到在他手中,當今皇帝李二因為是奪的兄長的位子,名不正言不順,為了以正視聽,李二登基之後,一直在多方查詢此印璽,李二甚至暗中許諾,獻此玉璽這白身可封侯,由此可見此印璽在他心中的重要。
高不二也是激動了一下,不過與其他人的激動不同,他是後世看到的關於傳國玉璽的神話故事多了,如今實物就在面前,也就是想看一眼飽飽眼福而已。不過他並未讓人去接過來。
高不二盯著義成公主看了一一會兒道:“你想讓我做什麼?”
義成公主笑一下,站起來走到高不二案前,將玉璽放在了上面,之後又走回去坐下道:“此物的意義你應該知道,此物對於你們大唐皇帝的意義你更清楚,除了皇帝和你之外,誰沾誰死。”
不等高不二發問,義成公主繼續道:“本來我被李靖俘虜之後,就想把此玉璽獻給他,想透過此玉璽讓皇帝對他生疑,沒想到他一直躲著我,最後把我帶到了你這裡,讓我的計謀無疾而終。”
眾人暗叫一聲真毒啊。傳國玉璽啊,誰拿在手號令天下莫無不從的景象或許沒有,但是鼓動人 心方面絕對奇效,如義成公主說的誰沾誰倒黴,在座的只有高不二碰此玉璽不會被李二猜疑。
因為高不二根本無意於天下,況且他而今本來就有號令天下之權,這東西對他還不如手中的金令有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