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高不二緊鑼密鼓的籌建清北學院之時,一直盤踞在幽州的羅藝突然起兵造反了。
羅藝在唐初時候歸服,與李淵相約誓不相負,李淵封他為燕王,讓他鎮守幽雲。
剛開始這羅藝也是信守承諾,雖然擔著聽調不聽宣的角色,手下幽雲軍馬也多是能征善戰之輩,但是隻要李淵調兵令到,羅藝也是往往親自率精兵強將助陣,雙方合作的還挺有默契。
先前在李二攻打劉黑闥的戰爭中,羅藝也曾派兵助戰,但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一戰之後羅藝手下精銳損失大半,他和李二就此結仇。
後來李建成在滅劉黑闥的戰爭中也獲得過羅藝幫助,並與羅藝結下了深厚友誼。那時候李建成貴為太子,李淵又大力支援他,羅藝本就與李二有間隙,自然而然的就站在了李建成這一邊。
本來羅藝以為有自己的支援,這李建成的位子十拿九穩呢,誰知道蹦出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二,一場玄武門事件後,自己的投資都打了水漂。而且李二和他也都互相看著不順眼,聽聞李二登基為帝,羅藝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
誰知道貫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二在登基之初就給羅藝加官進爵,大加撫慰了一番,這一番操作讓羅藝狐疑不定,但是他知道李二是小心眼的主,戰陣上都能死坑自己屬下將士,更何況如今四海稱尊的李二呢,收拾自己是遲早的事,所以羅藝就準備反唐自立,羅藝默默在等待一個契機。
很快,羅藝想要的契機就來了,老突厥汗王去世後,頡利可汗成為了新一代大汗,他繼承了老突厥汗王的一切,而且又有雄心大志。他一統草原各部族之後,就把眼光往向了富足而又新成立的大唐。
李二與頡利可汗,一位想要雄霸四海的霸主,一位草原的英雄,唐初的歷史在他們兩位的交鋒中,跌宕起伏。
一直在幽州暗自蓄意謀反的羅藝,聽說突厥準備南下寇邊,於是一面派人出使突厥準備準備聯合攻唐,一面獨霸幽州宣佈戒嚴,斷絕與朝廷的一切往來。
羅藝的夫人孟氏出身名門望族,聽說羅藝要起兵反唐,不顧懷有身孕之身,苦勸道:“夫君深受大唐皇帝恩典,不但封你為王,還讓你鎮守幽州故地,不曾虧待你一毫,怎能因猜測而不顧道義反主呢?”
羅藝道:“他李二與我早就結怨,後面皇位相爭我又站在隱太子一邊,如今李二做了皇帝,豈會放過我,我現在如果不趁著突厥南下之機起事,等他李二騰出手來我就是他案板上的魚肉,到時候悔之晚矣。”
孟氏看羅藝叛唐之心非常堅定,哭罵道:“我嫁給你,是因為你當初是為大英雄,講義氣,有民族大義,而今竟然為了猜疑就不顧君臣大義起兵造反,罷了,我這就搬離羅家,一面連累我這未出生的孩子。”
“夫人,如今我手中還有數萬兵馬,只要突厥出兵南下,我們就可以佔據幽州自立,你別生氣,這是我謀劃很久的事情,萬不會有差。你安心就是,事不可為時,為夫自有安排。”
勸了半天才把孟氏勸住。
在長安的李二聽聞密報,這羅藝居然在幽州造反了,心中暗喜,總算能除掉這個眼中釘了,於是立馬命令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率兵十萬前去平叛。
這邊長孫無忌、尉遲恭兩人還沒到幽州地界呢,北面的突厥就大兵壓境,頡利可汗親自率領二十萬精銳跨越長城殺進關中,威逼大唐都城長安。但是長安的軍隊被長孫無忌、尉遲恭帶走了,長安就留下了兩萬餘人,這下李二笑不出來了。
李世民一邊命令長孫無忌、尉遲恭率兵回援,一面調集李靖、侯軍集兩個軍團十二萬人馬從左右包抄突厥大軍,他自己則親自披掛上陣,率領兩萬人馬,與頡利隔著渭水對峙。
來到渭水河邊,李二擺在正面的只有五千人,其餘人馬分佈在突厥左右兩翼,用樹枝等呼啦地面塵土,造成軍馬無數的假象。
突利可汗對頡利可汗道:“大汗,這渭水之上只有一座橋,對面大唐皇帝居然只帶了五千人馬,周圍看似埋伏不少人手,小心有詐。”
跟著李二與突厥人對峙的軍士,一看對面黑壓壓的軍陣,一眼望不到頭,心裡直髮怵,還好身上的鎧甲、手中的鋼刀、隱身在軍陣中的火炮給了他們勇氣,李二的淡定更是給了將士極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