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不二和李子通作戰的同時,河南瓦崗的翟讓也不斷派兵攻佔四方,因瓦崗軍有單雄信、徐世勣等將領,所以幾乎所向披靡。
616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因為楊玄感起兵失敗,也幾經輾轉投奔了瓦崗軍。
李密見到翟讓,便道:“大王 兵強馬壯,不知可有志於天下?”
翟讓素聞李密有大才,聽他如是說,詢問道:“先生可有良策助我?”
李密道:“如果大王有爭霸天下之心,那麼就不能滿足於打家劫舍,而需要戰略要地,積極發展勢力,擴大瓦崗軍的影響力,以吸引天下豪傑來投,只要我們兵多將廣,大王何愁天下不得。”
翟讓大禮相問,道:“請先生教我,我願與先生共做這瓦崗之主。”
李密連忙推辭道:“李密萬不敢有此心,大王如果信得過在下,我這有一策,可供大王參考。”
翟讓請李密坐下道:“先生請講。”
“而今我瓦崗大軍要征伐天下,首先應當攻取滎陽。”
“此為何?”
“滎陽是中原的戰略要地,向東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關,虎牢關以西的鞏縣有隋朝最大的糧倉洛口倉。只要我們拿下滎陽,就可以以此為大本營,襲取鞏縣洛口倉,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糧食,補充兵員,還可以逼近洛陽,擇機攻佔東都洛陽。”
“一旦我們能攻取東都洛陽,到時候振臂一呼,聯合天下各路豪傑,推翻隋的統治。”
“不錯。”
“好,我這就讓單雄信、徐世勣出兵滎陽,襲取洛口倉。”
滎陽太守偵察到瓦崗軍來襲,但是兵員不足,無力抵抗,立馬上書楊廣,請求朝廷派兵支援。
楊廣收到滎陽告急文書,大驚,如果滎陽失手,洛口倉將立馬陷入敵手,如此,長安糧食轉運就會出大問題,那時將一發不可收拾,於是立馬命令留守在洛陽的大將張須陀帶兵鎮守滎陽。
翟讓見大隋名將張須陀親自帶兵前來,問李密道:“先生,這張須陀在隋廷素有威名,不知先生有何良策破敵?”
李密道:“大王無需擔心,這張須陀是有勇無謀之輩而已,況且其勇還比不上大王和單將軍,大王只須讓單將軍正面迎敵,讓後佯敗,再命令徐世勣將軍帶兵埋伏在滎陽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待張須陀帶兵到來,全軍出擊,必能斬殺張須陀於馬下。”
翟讓大聲叫好,命令單雄信、徐世勣依計行事。
單雄信帶領瓦崗軍來到滎陽城下叫陣,與張須陀大戰數十回合,佯裝不敵敗走,張須陀果然大喜,率兵來追,追至大海寺,徐世勣帶領伏兵而出,單雄信立馬調轉馬頭殺回,張須陀大呼上當,但是脫身不及,十數回合被單雄信斬於馬下。
瓦崗軍趁勢進佔滎陽,第二天拂曉便襲擊了洛口倉,將大批糧食運往瓦崗,一時間瓦崗軍名聲大震,頗有天下義軍之首的樣子。
經此一役,翟讓對李密信任度大增,李密也在瓦崗軍中樹立了威望,這也為李密以後取代翟讓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張須陀打敗而亡的訊息傳到長安,楊廣果斷坐不住了,洛口倉被瓦崗軍襲佔,無糧運往長安,那麼長安局勢失控在所難免,再加上週邊義軍此起彼伏,突厥又虎視眈眈,在長安讓他很沒有安全感,於是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老臣宇文述出班道:“而今長安周邊群盜四起,洛陽又在賊軍包圍之中,臣十分贊同陛下南下避難的旨意,臣建議陛下直下江都。江都乃我大隋南方財賦重地,又靠江南魚米之鄉,陛下可坐鎮江都,指揮大軍平定賊亂。”
還是老臣深悉朕心。
左後衛大將軍趙才反對道:“而今天下賊兵四起,陛下應當坐鎮長安主持天下大事才是,雖然群盜四起,但是我大隋仍可調集精兵強將數十萬,何懼之。”
但是楊廣南下之意已決,根本不理會趙才的建議,命令不日文武大臣隨駕南巡,讓十二歲的皇孫楊侑留守長安,召命左翊衛將軍陰世師輔佐楊侑。
安排妥當,楊廣便帶領文武百官及十六萬大軍南下,行至洛陽,奉信郎崔民象在城門口,跪諫楊廣不要去江都,楊廣大怒,命人將其斬殺,留十三歲的皇孫楊桐留守洛陽,大臣王世充輔佐。一行人浩浩蕩蕩殺奔江都。
在楊廣君臣一路南下江都之時,盤踞在幽雲十六州的羅藝起兵反隋,在而今江西地區的林士弘也高舉義旗,很快佔領了江西、福建大部分地區,李子通也再次出兵南下,攻佔了餘杭以外江蘇大部分地區。北方更是無處不狼煙,隋朝統治結構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