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寶為首的「三馬」指揮這一萬人馬的先鋒營正往前走。
馬寶手下的副將馬進忠,看了看這裡的地形,對馬寶道:「將軍,此地山勢險要,當心賊人有埋伏。」
馬進忠也是久經沙場的大將,此人出身流賊,外號混10萬,後來跟了李自成,再後來又投降了武昌的左良玉,最後歸順了大明武帝崇禎。
「三馬」的組合成為崇禎駕前的一把尖刀。
馬進忠沙場經驗極其豐富,眼前的山勢非常高,道路又不寬,而且林木茂密,適合埋伏兵馬。
馬寶看了看這裡的地勢,不屑一顧,淡然一笑道:「馬兄,賊人來了正好,這幾天沒有疆場廝殺,就好像少點什麼似的。」
馬寶說的是真心話。
現在的馬寶從一個毛頭小子變得成熟多了,雖仍然是血氣方剛的年代,但是經歷的多了,經驗比較豐富。
對疆場廝殺,這些普通的兵將在他眼中都是螻蟻之兵,他能不伸手的時候就不伸手。除非遇到武林高手,或者只是他手下的兵將不能匹敵之將,他才會親自出馬。
除此之外,他就是指揮戰鬥。這既是他作為先鋒官的為官之道,也是他作為武林高手的武德。免得別人說他以大欺小,恃強凌弱。
但是這一次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溫州這樣一座大府城,他也覺得有些意外。
本來覺得這是一場血戰,沒想到沒費一刀一槍,賊軍就棄城跑了,是望影而逃嗎?
他覺得這樣的仗打的有些意猶未盡,沒有衝鋒陷陣,不見兵血,他有些不習慣。
因此,在聽了馬進忠的話,馬寶才會說出這話。他本不是嗜殺之人,也不是好鬥之將。
「哈哈哈,」馬寶一句話,馬進忠也笑了。
此時馬惟興提馬也跟上來了,他跟馬寶還是本門的兄弟,因為馬惟興年齡比馬寶大,因此他們兩個以兄弟相稱。
因此馬惟興是馬寶的族兄,與馬進忠一起,他們三個合稱南明「三馬」,在南明抗清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不過歷史上馬進忠病死,始終沒有降清的記錄。馬惟興和馬寶兄弟兩個,最後都投降了清朝。但儘管如此,他們也被視為正史上的名將。
與那些滿來降滿、闖來降闖的,毫無節操的牆頭草,不能相提並論。
「三馬」當中,馬寶最為年輕,但他官職最高,他是先鋒官。其他二馬得聽他的,因為他在錦衣衛中掛職,而且是崇禎的貼身錦衣侍衛。
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他武功最為高強,他的武藝得到皇上的指點,竟然是真氣境5層境界,就是在江湖武林界,也是叱吒風雲的存在。在萬馬軍中早已成為傳奇人物,現在的馬寶中的鞣鞭槍只是一個擺設。
遇到高手他直接出掌,他的天神六陽掌威力無比。
而且別看馬寶年輕,久經沙場。而且跟馬進忠的經歷有些相似,當初跟著李自成混,後來投降了大明朝,加入大明朝錦衣衛,成為崇禎的貼身侍衛之一。
這幾年,不管給崇禎當貼身侍衛,還是帶領千軍萬馬征戰沙場,都是一員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論真本事,馬進忠和馬惟興,跟馬寶相比,差的就遠了。
在李巖的手下,用人是不會只出身的,論資排輩兒,憑著上輩人創下的光環、不學無術之輩,在他這裡就混不下去。主要是得憑真本事,這也叫知人善任。
這一點,也是崇禎欣賞李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