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一個小小的隨軍把總,竟敢來請令出戰,難道我軍中沒人了嗎?分明是藐視軍法,拉下去重打50軍棍!」馬士英怒喝道。
他當然是典型的以貌取人。
這跟三國時期十八路諸侯伐董卓的總盟主袁氏兄弟如出一轍,關羽和張飛是馬弓手和步弓手,二人請令出戰,遭到了他們的蔑視和譏諷。
但是如果關羽不出面,就沒有溫酒斬華雄,張飛不出戰,也就沒有三英戰呂布,那麼十八路諸侯就會成為呂布的盤中菜、砧板肉。除了關、張,誰能是呂布的對手?
有權勢,有地位者,卻沒本事;有本事者,卻沒地位,沒權勢,這也是一種諷刺。
諷刺的是那些以貌取人者,古往今來,以貌取人者何其之多?
馬士英也是其中之一。
馬士英是南明時期著名的大女幹臣,與另一大女幹臣狼狽為女幹,把持朝綱,排除異己,把弘光朝廷玩弄於掌股之中。
不過壞人有時候也會做些好事,弘光政權垮臺的時候,馬士英參加了抗清鬥爭,始終沒有投降大清,被俘之後身死,比起那些滿來降滿、闖來降闖的隨風倒,具有民族節氣。
據此正史上把他列為壯烈殉國的明末英烈之一。但是就他在南明的所作所為,這是個地地道道的女幹佞亂臣。
據說他進宮的時候帶著寶劍,弘光帝見了他嚇得抖衣而站。
現在的馬士英,為了給兒子報仇,拒不承認大明武帝,成為反對大明的中堅力量之一。
馬士英儘管落魄了,南京一戰差點被崇禎給殺了。現在跑到鄭芝龍這邊寄人籬下,但仍然是權勢熏天,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大元帥。
哪裡會把一個小小的軍中把總放到眼裡?別說一個隨軍把總,就是一個正式的把總,他也會嗤之以鼻。
眼前雖然打了敗仗,但能征慣戰的大將,還有武林高手,數不勝數。把總在他面前就相當於一個軍中小卒,讓一個軍中小卒出戰,豈不讓人恥笑?
因此馬士英這才動怒。
手下軍將不容分說,就把劉國軒給控制住了。
「大帥且慢!」
鄭芝龍的三弟鄭鴻逵攬住他,這是崇禎年間的武舉人,累官做到了登州副總兵、鎮江總兵。歷史上他與鄭成功反對他大哥鄭芝龍,參加了抗清鬥爭,是南明的忠臣良將,唐王朱聿鍵曾經加封他為定國公。
只因為崇禎皇帝死去活來,成了大明武帝,鄭鴻逵的歷史軌跡也發生了變化。
馬士英看向鄭鴻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