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的大軍四十餘萬,仍然有黃得功統領。戰船水師超過8萬,仍然有大將劉肇基統領,水陸軍馬的總督師仍然是太監王承恩。
三千錦衣衛組成御營護駕,白蓮教、天地教、丐幫和五嶽劍派教主、幫主和掌門等武林高手,隨軍聽用。
夷陵到重慶超過千里,且多是山地,地形複雜,除軍中派出大量夜不收打探敵情之外,崇禎調來韓印、楊萬里兩個錦衣千戶,各帶一百名錦衣衛,沿途專門負責為皇上收集傳遞情報。
雙情報系統是崇禎行軍打仗創下的特色,這種情報系統在山海關之戰時就已經誕生了,如此蒐集傳遞軍情和旨意不但準確,而且迅速。即便遠在千里,也能做到朝發夕至。
但欲取重慶,必先取夔州,即後世的四川省奉節縣一帶。
夔州府古城在奉節縣東十多里的江邊,可以看作是重慶的東大門。城高池深,易守難攻。
夔州府離夷陵只有五六百里地,但是崇禎的大部隊卻走了十多天,接連拿下巴東、巫峽等地,這些地方的張獻忠的小股賊匪大都是不戰而逃,明軍才到達夔州城附近。
明軍大兵壓境,大明武帝親征,孫可望都打了敗仗,夔州城震動。
此時的夔州城有5萬大西軍。
守城的主將金聲恆,副將王德仁。
這兩個都是左良玉手下的大將投降過來的,他們倆原本都是流賊出身。
左良玉父子在九江敗亡,他們覺得武漢肯定守不住了,便投降了張獻忠,跟著孫可望又打了敗仗。
他們像被趕豬一樣,被崇禎的明軍從武昌趕到夷陵,又從夷陵被趕到了夔州。
孫可望在夷陵吃了敗仗,帶著殘兵敗將退守夔州之後,整合當地的兵馬。
留下二將讓他們帶領5萬大軍守住夔州府,讓鐵傘怪俠司馬昌和飛蛇谷的谷主姜天達兩位武林高手協助守城。
這兩位自命不凡的武林高手,在遠安城在孫可望面前相互吹捧,結果兩軍陣前一場大戰,崇禎單挑他們兩個,最終這兩個人窩裡鬥,雙雙敗逃。
他們倆都打不贏崇禎一個,剩下一個姜天達自然也不敢與崇禎交戰。姜天達從疆場上逃跑以後,好不容易追上了司馬昌。
司馬昌怒不可遏,對姜天達好一陣的挖苦,姜天達一再賠情道歉,說他們中了崇禎的女幹計,否則的話他再也不是東西,不可能對好朋友出手,何況好朋友又是來幫他忙的。
姜天達終於說服了司馬昌。
兩個人又言歸於好,發誓要再找崇禎算賬,二人又來見孫可望,說他們上了昏君的當,願意與崇禎死戰到底,孫可望原諒了他們倆。
臨走之時留下他們4個守成,因為孫可望知道,憑他們的力量絕對打不贏大明武帝崇禎,必須讓皇上火速派救兵,並增派武林高手助戰。
孫可望臨走的時候,叮囑這兩個武林高手和守城的兩員主將,命他們四人務必堅守數日。他回到西京,救陛下張獻忠立即派重兵來救。屆時峨眉派的高手也會助戰,只要峨眉派的高手參戰,昏君崇禎必敗無疑。
金聲恆、王得仁和司馬昌、姜天達四人領命。
孫可望帶著白文選,還有傾青派的顧青城師徒四人,率領幾千鐵騎飛馬退往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