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夔州府太過順利,沒出半個時辰便拿下了這座堅城。
此戰共殲滅大西軍三萬六千多人,其中包括俘虜24,000多人,而明軍僅付出了傷亡不足4000人的代價。
「爺真是用兵如神。」王承恩不住的讚歎。
崇禎大笑,「哈哈哈,要說這還得感謝司馬昌和姜天達這兩個武林敗類,若非他們兩個人使妙計來詐降,焉何能有如此戰果?」
「陛下虛懷若谷,一切全仗陛下神功天成。」
黃德功和劉肇基在前面引路,王承恩和崇禎有說有笑,進了夔州府臨時的皇宮御苑。
這裡早就煥然一新,佈置的金碧輝煌。
崇禎比較滿意,帶著宮女太監入主皇宮。
大帥府非常寬敞,包括3000名錦衣衛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他們須日夜巡邏保護皇宮,從現在開始這裡就是三尺禁地。
崇禎刷了一道旨意,命王承恩複製了很多份在城中到處張貼,出榜安民。
夔州府的老百姓,對大西還是個概念,便又換成了大明。
接下來崇禎又推行了一些親民的政策,來勤王的官員逐漸增多,皇上都親自上陣打仗了,崇禎當然不能讓他們閒著,得給他們找些事做。
比如賑濟災民,為老百姓修繕房屋,沒地方住的,為他們搭建難民營,開始粥場,免除他們的一年的賦稅,等等。
反正崇禎現在有的是人馬和官員,也不缺糧草和銀子,大明京城有太子源源不斷的往這調運軍糧和銀子,再加上一些地方官的孝敬。
銀子糧草堆積如山,在皇上的眼皮底下,這些官員沒本事跟皇上打仗,但是奉旨辦事他們還是會的,而且更加賣力,帶著幕僚立即行動。
無論何時最知道好歹的就是老百姓。
你為他做些好事,他會永遠的記住你。
而且這次惠民力度之大,絕無僅有。
老百姓奔走相告,感激涕零,對天而拜。
這些年老是打仗,不管是大明的舊軍隊,還是這些流賊,還是後來所謂的大西軍,都是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誰會管老百姓的死活?
不縱兵搶劫就是菩薩隊伍。兵荒馬亂的年代,最遭罪的就是老百姓,他們命如草芥,甚至日子都過不下去,背井離鄉,用水深火熱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現在的崇禎傳下這樣一道旨意。老百姓感動的痛哭流涕,看來還是大明好,都說大明朝氣數已盡,這樣的好朝廷為什麼要氣數已盡,真是老天無眼,大明武帝才是真正愛民如子的堯舜之君。
有很多老百姓聽說皇上就在城中,天天在屋裡哭拜,燒焚香叩頭,期盼著皇上能在這裡多住些日子,千萬不能讓那些軍閥和流賊再回來了,他們沒一個好東西,他們完全把崇禎當成了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