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寬的河道,二三十里全都是水面,一眼望不到邊,看著令人眼暈。
不過還好,眼前汛期已過,河水的水流相對平緩,水也不渾濁,泛清波浪,跟長江水差不多。
現在已經到了秋末冬初,雖然這裡是南方,但是已經到了10月初,天氣開始轉冷。
如果天氣突變,狂風大雪天氣
隨時都可能發生。但是如果時間再往後拖,還可能出現冰雪封河的天氣。
那這一仗就更難打了。
趁現在現在天氣晴朗,必須得儘快渡過湖水河,如果過了這條河,就在廬山腳下,一馬平川,幾十萬大軍撲向九江,那九江城基本上就在手中了。
崇禎的30萬大軍,就在湖口河東岸和駐紮。1萬多名水師在劉肇基的指揮下,沿江河紮營。
現在崇禎眼前可用的水師不到16,000人。本來他在揚州和南京兩地加一塊訓練了2萬水師。
但是經過鎮江、南京、安慶和湖口這場大幾仗,水師也損失了近萬人馬,其他兵馬的戰鬥減員容易得到補給,但是水師臨時訓練有些來不及,主要靠收編敵人的水軍俘虜。
但是知道九江城有水師十幾萬,水師統領馬士秀非常厲害,另外還有潯江三鬼,因此這次渡河作戰,比當初的渡江作戰難度更大。
透過這些降將,瞭解了賊軍的情況,崇禎做到了心中有數。
在這些勤王官員和大明太子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現在糧草的補給能夠跟得上,只是紅夷大炮還沒運到。
要過這樣的大河,各門各派的武林高手也飛不過去,因為他們沒長翅膀。數丈寬的河道攔不住他們,但幾十裡的大河,就連少林方丈和武當掌門不坐船的情況下也只能望河興嘆。
但是要坐船過河,必須得有大炮的火力掩護,否則那就是賊人的靶子,只指望弓箭是不行的。
紅衣大炮這樣的輜重行軍困難,從南京到九江,一千里的路程,跟崇禎的其他兵馬部隊相比那就慢得多。
至少還得半個月,紅衣大炮才能趕到。
現在崇禎也在河邊檢視地形。
因為天氣好,他的視力不需要用望遠鏡就能看見對面的情況,雖然看的不太清晰,但也能看個大概。
對面賊軍的森嚴壁壘,黑洞洞的炮口,逃不過崇禎和少林方丈武當掌門等人的眼睛。
這時對岸一條船開過來了,遠遠的這條船顯得越來越大,李巖和劉肇基命令手下兵將做好準備,無數弓箭手拉弓射箭。
看到只有一條船,崇禎讓這些弓箭手又都放下了,讓把這條船放過來。
此時崇禎帶著李巖,劉肇基以及王承恩等護駕的錦衣衛也登上了一條中號的戰船,在等著對岸的這條船靠近,船上的500兵將劍拔弩張,也全都做好了準備。
相距一箭之地,這條船停下了。
船上有大嗓門的開始喊話,「各位不要誤會,奉我們少帥之命,我們是來下書的……」
大明武帝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