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忠得知崇禎的人馬拿下池州之後,離他的安慶已經不遠了。
立即召集手下眾將商議軍情。
馬進忠坐到了大帥的位置上,手下的大將,馬惟興,劉之良,楊進喜,白才,劉龍虎等全部到齊。
個個盔明甲亮,精神抖擻。
馬進忠商議之後,決定在牛頭山鎮迎擊崇禎的人馬,因為這裡長江最窄,明軍可能會在這裡過江登岸。
因此馬進忠將兩萬人馬分兵派將,將狙擊地點選擇了牛頭山鎮。
牛頭山鎮地形比較複雜,有山有水有丘陵還有樹林,往裡面深入便是一座大湖,便於埋伏兵馬。
馬進忠命令手下大將白才和劉龍虎率3000名水師在牛頭山鎮一帶的長江沿岸誘敵。
命令馬惟興、劉之良二將各率領5000騎兵營埋伏在牛頭山鎮。
命令大將楊進喜帶領5000人馬守住安慶城。
馬進忠帶著2000親衛營總督三路兵馬。
馬進忠之所以彪悍,主要是他手下騎兵特別多,2萬人馬,有一半是騎兵。而且馬進忠號稱混10萬,出身於流賊,手下的兵將能爭冠戰,是絕對的悍匪。
左良玉讓馬進忠守安慶,也是打算給崇禎的兵馬迎頭痛擊。
而前面蕪湖、銅陵和池州三城的兵馬都是烏合之眾,在明軍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這三地的首將潰退之後,對明軍也有誘敵深入的意味,以麻痺他們。
明軍這一次的先鋒主將是黃德功。
黃德功奉了崇禎之命,帶著一萬大軍在前面開路。
接連得下三座城池,黃德功求勝心切,馬不停蹄逼近安慶。
配合黃德功先鋒營作戰的是,劉肇基的水師營。
二將商議對策,檢視眼前的地形,決定從牛頭山鎮突破長江,水陸並進一舉拿下安慶,迎接聖駕。
這一次明軍30萬軍隊的統帥是公子李巖,副將是馬寶。
二將帶著20多萬軍隊作為主力,後續跟進,崇禎的御營在李巖和馬寶隊伍的後面。
劉肇基派出5000水師,和大量的運兵船,護送黃德功的人馬在此過江。
因為安慶在長江的北岸,離長江不到十里地,要想取下這座城池,必須得過江作戰。
此地有賊軍的水師防守,先得把這部分賊軍解決掉,劉肇基命令5000水師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