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楨道:「造反那他們倒不敢,但是他們說我們軍紀敗壞,死活就是不讓進城,不惜兵戎相見。」
「期間兵部尚書史可法從中調停,伯爺高傑的兵馬只能進瓜洲,或者在揚州城外駐紮,不得進城。從此這個規矩就定下來了,伯爺劉澤清現在也沒辦法。」
「真是豈有此理!」馬鑾一掌把石頭擊碎,「史可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本指揮使這就回揚州,讓他們大開城門迎接各位將軍進城,我看他們哪個敢攔著!」
馬鑾把胸脯拍得啪啪山響。
看到馬鑾如此自信,這些武林高手和胡茂楨頓時又來了精神。
這些殘兵敗將,在此休整兩個時辰,四更過後,連夜逃往揚州方向……
天灰濛濛亮時,知府桑開第、陳潛夫和袁樞帶著2萬多人馬終於趕到了天長縣。
天亮時分,城中的戰鬥全部結束。
一個時辰之後,文武官員和各路兵馬的指揮將領來見崇禎參王拜駕,並奏明戰況。
經過半個白天和一個晚上的戰鬥,劉澤清的三路追兵和劉良左的一萬偏師被趕跑,城中的賊兵全部肅清,斬殺了劉良左手下的大將丁得興和劉澤清手下的大將馬化豹、張世義等,殲敵兩萬多人,其中包括俘虜餘人。
但是這一戰明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傷亡逾萬人,主要是李巖的1.8人馬傷亡慘重,算上陸陸續續歸隊的和負傷的,只剩下八千餘人,大將賀大成和張鵬程陣亡。
崇禎傳旨貼出告示安民。
在城中整體兵馬三天,讓王承恩將這些傷亡的將士全部登記在冊,日後撫卹,***行賞,封妻廕子。
然後對這一萬多名俘虜,區別對待。命王承恩區分以下,這多俘虜都是誰的部下。
王承恩沒明白崇禎的意思,往常的俘虜免其罪行,還恩准他們吃糧當兵,有的甚至官復原職,打亂戰鬥序列,進行整編,接著發糧發餉,這是崇禎的一貫做法。
今天卻不同了。
吳承恩對崇禎施禮,「爺,老怒愚鈍。」
崇禎道:「王大伴,凡是第一次被抓俘虜的,不管是劉澤清的部屬,還是劉良左的部屬,一律按俘虜對待。但是對那些以前拒不投降現在被迫投降的,還有投降後又反水當逃兵的,比如說高傑的舊部一律斬殺。朕說過,不會給他們第二次機會。」
王承恩這才恍然大悟,聖上終於覺悟了,決不會再像以前對待李自成和張獻忠那樣,這些賊兵打不贏就降,然後找機會再反,結果活活把朝廷拖垮。
這些亂臣賊兵早就該殺了。
王承恩連連讚道:「陛下聖明,這些狗賊該殺,皇恩如此浩蕩,他們卻怙惡不悛,按說得抄他們滿門!」
這樣經過兩天的篩選,收編了多名俘虜,然後對勝下2000多「孬兵」被當眾宣傳罪行,集體砍了腦袋。
這一下,新收編的俘虜包括崇禎帶來的兩萬多人馬,全都敬畏無比。
他們發誓既然投降了大明朝廷,寧可戰死,也不能被如此砍了腦袋,戰死是大明忠烈,能夠得到朝廷撫卹,如此被砍頭落下罵名。
那些僥倖躲過此劫的驕兵悍將,也不敢再玩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