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出半個月,崇禎在山海關便有了五萬兵馬,總督師仍然是大太監王承恩。
這時王承恩來報,「爺,兵荒馬亂的,地方官都跑了,薊遼總督王永吉和遼東巡撫黎玉田掛印封金早跑沒影了,還有永平知府等幕僚也不知去向,老奴找了幾天就找到一個昌黎知縣王新安。」
崇禎一聽,這些官場老油條真是可惡,平時吃俸祿的時候表現的比親生兒孫都忠心,現在大明有事,朕用到他們時,都他孃的溜了,回頭再跟他們算賬。
崇禎問王承恩,「王知縣官聲如何?」
「回爺的話,還好,這是個多年的老知縣了,今年五旬有餘,一直在這裡當了20多年的知縣。經詢問鄉里,倒沒聽到有什麼劣跡。」
崇禎點頭,「那就好,讓他速來見朕。」
「老奴領旨。」……
很快,一個戰戰兢兢的七品知縣跪倒在崇禎近前。
「微臣……王新安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邊陲小縣,王知縣這一輩子也沒想到過還能夠面見君王,此時他的心情萬分激動,說話都有些顫抖。
崇禎一看,這老頭雖然緊張,但非常精神,那張臉透著幹練。
崇禎問了幾句覺得還行,至少心中有大明,在這亂世眾官皆逃,他還能堅守縣衙崗位,這就不錯。
崇禎立即加封他為永平府的代知府,意思是幹得讓朕滿意了,回頭這個「代」字就去掉了。
崇禎當即給他刷了一旨意,讓他代理永平一帶的政務民生。
代知府也是知府,從知縣到知府,也是連升三級。
出身寒門沒有人脈和背景的他,又不懂得巴結權貴奉迎上司,只會老實巴腳的苦幹,多少年了都在知縣的位置上踏步。
因此王知縣一輩子也沒想過能有這樣的高升,平時要像這樣,往上面不知道得花多少銀子打通關節,在上司面前裝多少孫子,也未必能成。
因此王知縣混跡官場多年,這些官場的遊戲規則他也看透了,他也不打算再上進了,這一輩子就這樣了。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什麼時候卸任就歸老林泉。
但現在崇禎一句話就成全了他。
「謝主隆恩。」王新安感激涕零。
然後崇禎劃撥他十萬兩白銀作為經費,讓他安置難民,發展生產,知道他現在缺少幕僚,缺少資金,缺少人手,命呂鳴章和韓印臨時相助。
抽調3000兵馬和200名錦衣衛,歸王知府呼叫,當然也有監督的成分在裡面。
另外一萬多***的戰俘虜,也不能白養著他們,除了多爾袞和鰲拜、洪承疇押在山海關,其餘的把腦袋剃光,全部交給呂鳴章和韓印代管。
讓他們為這一帶的老百姓做苦力,修補房屋,興修水利,一個村一個村的來,凡損壞的房屋和毀壞的農田,須全部修補恢復,蓋房子,挖溝,種莊稼,全都交給這一萬多***來幹。
3000明軍和200名錦衣衛就是監工,不好好幹的,用鞭子伺候。
這些戰俘凡是有違紀者、懈怠者,逃跑者,禍害百姓者,崇禎告訴呂鳴章和韓印,一律就地斬殺,不必奏報。
呂鳴張和韓印領旨,呂鳴張是鄉勇頭子出身,是本地人,也適合幹這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