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意思很明顯,既然你吳三桂投降了,那就先把你的人馬撤出來,讓我的人馬入關。然後把你的人馬拉到城外,我們共同對付流賊的人馬。
這明擺著,多爾袞對吳三桂還不是十足的信任,有試探的因素在裡面。
你吳三桂到時候出爾反爾怎麼辦?我幫你料理了強敵,打垮了李自成,你再一轉臉說不投降了,我多爾袞當然不能讓你當小孩兒耍著玩!
吳三桂也看出來了多爾袞處處提防之意,覺得自己要在他面前耍陰謀詭計,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於是吳三桂很坦誠的,「王爺明鑑,就依王爺。」
不依現在也沒辦法了,他投降了大清,多爾袞是攝政王。因為現在順治才6歲,說白了,多爾袞就是2號的皇上,從現在開始,他一切須聽多爾袞的。
「既然如此,大帥先回去關城安置,一個時辰之後,英親王的正白旗自北水門入關,豫親王的鑲白旗自南水門入關,不得有誤。」
說到最後4個字,多爾袞把臉突然一沉,聲音也重來下來,帶有絕對的權威,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得令!」多鐸和阿濟格趕緊施禮應諾。
吳三桂可能還有一些不適應,但是多爾袞朝他投來了犀利的目光,吳三桂身子一哆嗦,趕緊低頭施禮,「末將得令!」
「大帥,我們真的就投降了***?」等下了威遠堡,離開了多爾袞等人的視線,胡國柱忍不住道。
「逼到這一步了,有什麼辦法呢?」吳三桂嘆了一口氣,滿臉都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沮喪,「本帥如果不降,關寧軍就得全軍覆沒。」
吳國貴和胡國柱,一直覺得吳三桂是權宜之計,最多是詐降,不可能真心投降多爾袞的。
他們在關外跟清軍打了這麼長時間,與***可以說是仇深似海,吳三桂的親舅舅祖大壽來了幾次親筆信都不好使,吳三桂是鐵了心的要跟清朝對著幹。
今日怎麼可能輕而易舉的投降大清?
但是眼前似乎是真的……
吳國貴、胡國柱二將也有些面面相覷,甚至有些難以接受。
怎麼能夠投降大清呢?寧可戰死也不能投降啊?可是吳大帥就這樣決定了……
「可是大帥,如此以來,大帥的一家老小包括吳提督在內可就凶多吉少了……」吳國貴道。
如果說現在的李自成還沒有殺吳襄及吳三桂的一家老小,那還是對他抱有一線的希望。
但是如果多爾袞投降了大清,那李自成就會徹底放棄對他的幻想,拿吳襄等吳三桂的一家老小開刀是必然的。
此時的吳國貴雖然年輕,但絕對有戰略家的頭腦,這一點他不比方光琛差多少,對李自成對吳三桂他看得也很透,此時不得不提醒吳三桂。
「顧不得那麼多了,」吳三桂仰頭看天,親人和前途的取捨,他再次選擇了後者,估計他沒少讀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