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任務是,暗中跟進崇禎他們,沿途留下耳目,收集資訊,在九門口各營寨之間和崇禎保持聯絡,隨時傳達崇禎的旨意。
幹這個是錦衣衛的本行。
安排妥當之後,崇禎帶著100多人離開了九門口水庫,當然不能走長城。
而是下了長城,抄近路走山林趕奔山海關戰場。
不用害怕迷路,燕山山系雖然龐大,但是長城內側的西石河只有一條,而且直通山海關城外的戰場。
因此,西石河就是他們最好的嚮導。
崇禎這100多人沿河而下,順著山林往山海關摸來……
此時的山海關並非是一座孤獨的關城。
除了九門口之外,山海關外還建有4座衛城。分別是南翼城,北翼城,東西兩個羅城。
翼城非常形象,就像山海關的兩個翅膀,這是山海關南北的兩個側翼。
而正面是東西兩個羅城,依據山海關的城門而建。
這是山海關的屏障,四衛城互為犄角,銅牆鐵壁一般守衛著山海關。
吳三桂久經沙場,作戰經驗異常豐富。
他不只是守護關城,除了山海關的關城和四衛城嚴加防守之外,現在他還在城外紮營。
在東西兩條石河沿岸安下了兩座營寨,山海關外燕山腳下是高第的人馬,沿著兩條河流再往東南一直到大海,則是副總兵楊坤的大營。
總共2萬人馬,建立東西兩大營,如兩條大柱子一般擋在了山海關前。
這一道防線也是相當堅固,又可以看作是羅城和翼城的屏障。
也就是說,吳三桂把高第和楊坤原來守山海關的2人馬全部派出去了。
吳三桂帶著關寧軍的主力一共45,000人,駐守山海關以及南翼、北翼、東羅、西羅,大小一共5個關城。
每個關城平均八千守軍,留下5000關寧鐵騎作為機動部隊,這也是關寧軍的精華,戰鬥力最為強悍。
戰役一開始,大順軍的西線部隊以劉宗敏為首,指揮著4萬大軍,在紅瓦店的西北部,對高第的西大營發動了猛攻。
山海關的總兵高第現在被吳三桂推到了第一線,他和副將郭雲龍指揮著一萬人馬,以守代攻。
起初雙方的弓箭手開始對射。
漫天的箭雨,遮天蔽日。
雙方人馬不斷有人中箭倒下。
幾分鐘之後,劉宗敏手下的威武將軍黨守素率領數千騎兵向對方的陣地猛撲過來。
「衝!」
黨守素一馬當先,冒著箭雨衝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