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口又稱一片石,跟山海關一樣,座落在萬里長城之上,兩關相距離三十里。
不過,崇禎發現這座關城不大,三萬人馬守關已經最大容量了,再多的兵馬得就關外紮寨,鄉勇改編之後,正是三萬大軍,好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關城。
崇禎讚歎,這真是天意!
接管關城之後,第一要務當然是收編俘虜。現在只有一萬人馬,2萬鄉勇俘虜得變成他的戰力。
事不宜遲,這件事崇禎仍然交給王承恩。
「老奴領旨。」
王承恩滿口應承,對收編俘虜的事,王承恩跟著這個崇禎幹得多了,絕對是輕車熟路,深諳其道。
根本不用皇上再出面多費唇舌,讓營官李猛把冷允登、呂鳴張和馬興全三個俘虜頭頭先提出來,王承恩往那一站,說明經過,三將全傻了。
鬧了半天他們全被大明皇上忽悠了,這當上得簡直是沒誰了……
然後王承恩給他們指出兩條路,一條路是還跟著吳三桂和高第這兩個大明逆臣混,那樣的話立即砍頭!
另一條是真正心向大明,為崇禎皇上效忠,可以放了他們戴罪立功,接受改編。
這三將沒有一個缺心眼的,不用權衡,再次跪下異口同聲,願意走第二條路。
但凡有一線生機,誰願意掉腦袋?
再說他們本來就是大明的軍將,鄉勇只是還沒有轉正而已。吳三桂和高第肯定是惹惱皇上,天子震怒,把他們定為逆臣,那隻能怪他們自己,能跟著他們掉腦袋嗎?
***才這樣做!
然後讓冷允登、呂鳴張、馬興全這三將做鄉勇的工作,其實就是隻要他們的口,傳達王承恩的命令。
2萬鄉勇剛開始也有些發傻,不過很快他們就高興的接受了。還有比直接跟著皇上幹好的差事嗎?
反正都是明軍,跟著吳三桂高第他們只是個鄉勇,沒有正式編制。現在搖身一變都是朝廷的正規軍,上哪找這樣的好事去?
按照崇禎的旨意,接下來王承恩把兩萬鄉勇,包括一萬天雄新軍,全部打亂順序重編戰鬥序列。
把這2萬鄉勇編了進去,也就是天雄新軍,現在由一萬人馬擴充套件到3萬人馬。
由原來的三個營變成現在的六個營。
另外將從各營挑選身手好的,有一定武術功底的,成立新的錦衣衛,一共挑了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