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琛給他來了個半肘不肘,這種事當然得讓吳三桂決斷,神仙也斷不準唐通和白廣恩會變還是不會變?
因為人心最善變,最難猜測。
要不然怎麼會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之說。
方光琛書讀的多,在吳三桂面前當然不會犯這樣低階的錯誤。
他可以為吳三桂出謀劃策,但是大方向、做決斷的事還得吳三桂拍板,這是謀士之道。
他得給自己留後路,這是方光琛的精明之處,免得吳三桂日後遷怒他。
吳三桂覺得方光琛說的在理,思前想後,現在正在用人之際,這2萬兵馬他覺得還是用了,不就讓給他們一座觀城嗎?
一個小小的一片石關城,不足掛齒!
吳三桂最後牙關一咬,拿定了主意。
再回到前廳見到二將,吳三桂哈哈一笑,「二位將軍久等了,請回去轉告達軒和廣恩,說我吳三桂歡迎二位兄臺的到來,請二位兄臺立即入駐一片石關城。」
劉重喜和周青心中大喜,吳三桂總算是上鉤了,吳三桂再鬼也逃不過陛下的連環計。
「如此說來,我二人就代總兵大人謝過伯爺了。另外劉宗敏的隊伍已經到了永平,此人武藝高強,殺法驍勇,是李自成麾下頭號猛將,這次統兵4萬作為前鋒來者不善,伯爺還是早做決斷。」
劉重喜和周青算是給了吳三桂一個遲到的重要軍情,目的很明確,就是引誘吳三桂儘快對大順軍用兵,大明武帝還在那邊等著呢!
雖然吳三桂已經得到了這方面的報告,但是吳三桂覺得自己的決斷是正確的,有了唐通和白光恩這2萬兵馬聯手,跟李自成在山海關對決,他心裡更有底。
到了吃飯的時間,吳三桂讓高第陪著這二將,還吃了一頓酒肉。
面對豐盛的酒席,這兩個人也的確饞了,從遵化到現在還沒這樣吃過,但是這兩個人只吃了一頓飽飯,害怕誤事沒敢飲酒。
餐畢。送走了二將之後,吳三桂、高第和方光琛開始商議鄉勇之事。
鄉勇也就是當地的團練武裝,算不上朝廷的正規軍,但也不是那些就地抓來拍拍腦袋就算一個的壯丁。
因為這些鄉勇都是從地方挑的,團練武裝,平時種地,空閒時候練兵,打仗的時候兵員缺乏時,就讓他們上陣。
相當於後世的民兵預備役。
而且山海關的鄉勇與一般的鄉勇不同。
這是吳三桂從關外帶過來的。
吳三桂前身為團練總兵,後來升任為寧遠總兵,在訓練鄉勇這方面非常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