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對於特木耳和花如月的提議,莫鳳嬌沒有任何異議。因為盤道嶺的人數最多,所以留下一百多人在這裡打掃戰場,她帶著另外的一百來人隨後也奔向辛岔方向,因為她們的馬匹也在那邊。
響馬響馬,沒有馬匹當土匪都沒啥面子。至於大股的土匪,都有相當數量的戰馬。
尤其是冀北和壩上相鄰,管理混亂,那是土匪出沒的天堂,所以這一帶的土匪馬匹都不少。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小崽子都有戰馬。除非是立過功勞的土匪,大當家的才會賞賜一匹。
莫鳳嬌的盤道嶺,實力相對小很多,她的各種戰馬加起來還不到三百,所以每次出動都是兩百多人。這是給外面的人一種琢磨不透的感覺,因為你無法判斷她手下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馬。
就像花如月的實力最弱,她手下的戰馬還不到兩百匹,而且大多數根本就不能算戰馬,很可能應該歸屬於騾子一類,或者是駑馬(拉車犁田好使)。所以,她每次出動都是七十來人。也就是說,真正的戰馬也就這七十多匹。
王大美和王二美屬於冀察邊境最大的土匪武裝,手下1500餘匹戰馬,這在當時來說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很多軍閥都希望收編這支土匪武裝,可惜壓制不住。
這一次被花如月她們連環埋伏,打散了王二美的嫡系土匪三百多人,的確就是被打散了,當場打死的土匪還不到一百人。而王二美絕對沒想到,自己最後會死在特木耳的槍下。
如果他不是私心作祟,希望土匪們四散奔逃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給自己創造安全逃跑的機會。而是把所有的匪徒都集中在自己周圍,然後拼死朝一個方向突圍的話,結局可能就不一樣了。
三百多土匪散了,剩下的最大財富,除了戰場上遺留的槍支彈藥,那就是戰馬。
無論是來自草原的特木耳,還是土匪出身的花如月、莫海嬌,對於王二美的戰馬自然垂涎三尺。
所以莫鳳嬌一提醒,三個人自然是一拍即合,直接殺向北面二十公里的辛岔。
事情總是這樣,讓你流口水的東西,總還有其他人也流口水。關鍵就看誰的動作快,誰的拳頭硬。
特木耳同意了花如月的意見,決定殺一個回馬槍,把土匪留下的戰馬給奪回來。
因為時間的關係,加上偵察排都是蒙古漢子和後來整編的土匪組成,所以他們六十多人衝在最前面。第二撥是花如月騎馬的兩個排,最後面的才是步行跟來的莫鳳嬌一百多人。
特木耳一馬當先衝下山樑,首先就發現不對勁,因為前面已經出現了一群戰馬。
不過,他從小與馬為伴,深更半夜觀戰馬群那是他的本事,所以很快就發現這不是有人的馬隊,而是有人盜馬。
“一班跟我來,二班三班從東面包抄過去,把這幫盜馬賊全部拿下。”
是盜馬賊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原來,遭到伏擊的土匪四散奔逃以後,那裡面自然就有各種大小頭目。現在王二美這個當家的能不能逃出來還兩說,所以有幾個頭目一路上收攏了幾十個小土匪,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存放馬匹的地方。
和那幾十個看守戰馬的小嘍囉一說:“二當家被打死了,趕緊往外滑(逃走)吧。”
自古婊.子無情,土匪無義。再加上樹倒猴孫散,所以幾個小頭目一呼百諾,就要把戰馬帶走。
可惜他們貪心不足,竟然想把莫鳳嬌的兩百多匹戰馬也偷走。
戰馬是土匪的寶貝啊,莫鳳嬌自然留下了足夠的力量來保護這批戰馬。所以要想把這批戰馬偷出來,就花費了不少時間。
等到這幫漏網之魚好不容易把戰馬收攏,要命的閻王已經隨後趕到。
特木耳他們混跡土匪窩裡五六年,對於土匪的那一套手法再熟悉不過。而且對於馬匹的習性,就沒有幾個人能夠和特木耳帶出來的29個人媲美。
他們上前一攔截,後面的43人一包抄,花如月的大部隊可就趕到了,一個大大的包圍圈就已經形成。尤其是姑娘們端坐馬背,30挺機槍把整個馬群都給罩住了。
特木耳把手中的衝鋒一舉,同時怒吼一聲:“全部都給老子下馬,誰敢動歪心思,老子絕對定斬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