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得仙姑降臨福祉,西陵部族便過上了錦衣豐食之生活,所以西陵族群尊奉鳳女為酋長,故尊稱為:雷祖。
因是年輕女子,又稱:嫘祖。她本應成為一代普度眾生之仙聖,卻因在凡間有段姻緣未了,故此她便又巡落於燕後山上,只待了結前緣。
卻在此處用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又豐富了這方百姓,實在是功德無量。
她身居嫘祖洞,心念天下事,卻時常屈指算來,終於算準今日有貴客駕臨,她豈有不知之理?
喜從中來,她笑微微問道:“敢問國君,此番率眾巡遊天下必定會途經許多地方,可否有所收穫?且不知由此再遊歷何方?”
黃帝剛要欠身答話,卻被國相力牧攔住,力牧心裡早有準備,這位力牧先生是何許人也?此人才智過人,思銳敏捷,心直口快,精通巫術,能掐會算,聰明瞭得;
他是為大澤之主,牧人之祖,機智善戰,曾一度被王母娘娘看中,欲召至天庭為將,又見軒轅急需人才,於是,便忍痛割愛才賜予了軒轅黃帝為相,以輔軒轅安定天下。
他察言觀色注意到了黃帝與嫘祖言談舉止,似有細微變化。
他突然感覺二人天生有著千絲萬縷之諴和,與其說是一種預感,倒不如說是一種確信,黃帝與嫘祖會面,乃是天然與必然之事。
當二人初次見面之時,從嫘祖言談中不難聽出,她無時無刻不在觀注著黃帝,即便是黃帝所做每件大事,全都在她的掌握和關注之中。
且說,力牧覺得由他這位相國來回答嫘祖的問話最為合適。
他示意一下黃帝,他向前幾步,朝著嫘祖拱手施禮言道:“微臣回仙姑的話。國君此番率領我等周遊天下,意想求得安幫治國之理,途經多地,我們也曾拜訪過不少賢能志士,雖說略有所獲,但終不如意。近日行至此地,方覺大開眼界,此處果然不同凡響,民生富足,同生同息,共甘共榮,安居樂業,人獸祥和,卻又十分真善;這便是國君與臣等從中感悟出安幫治國之真諦。”
嫘祖仙姑聞此,她點頭說道:“國相真乃敏銳,列位身為天下主政,能悟出這般道理,且又道出這等見識,實為黎民之幸、天下眾生之福。”
力牧道:“多謝仙姑誇獎。據悉,這裡景象變故全都仰仗仙姑之功德,國君得知之後,便慕名來訪。”
嫘祖焉然一笑言道:“國相此言差矣,此間並非世間極好之處,只不過是略有變遷罷了,這一切的功勞應當全部歸功於這方百姓的造化,絕非民女一人之功。的確,民女拙見:民生富足,才有安定祥和;民心所向,才能眾志成城。今日之世,國君英明,又有國相及諸位賢能輔助,天下何愁不現昌平盛世。”
嫘祖仙姑的這番見解,著實使眾人吃驚不小,她身為一名女流之輩,居然對世間的道理,具有這等精闢論述,實在是難得。
軒轅黃帝越發感到與嫘祖仙姑攀談,真是豐富多彩,收穫甚大。
且說,眾人只顧暢談,不覺天近黃昏,一縷殘陽透過雲縫斜射進來,照得洞內通徹明亮。
藉著陽光,嫘祖偷眼看了一眼黃帝,只見他顏面白嫩透著微紅,濃眉大眼帶有幾分威嚴,中等身材卻顯得十分勻稱和魁梧。
有關黃帝諸多事情,嫘祖聞知不少,她原以為他是一位老謀深算、十分嚴厲、且又德才兼備之國君聖主。可未曾想到這位聞名遐邇的天下君主,居然還是這麼年輕有為、慈眉善目、和藹近人。
二人剛剛見面,黃帝的音容笑貌,著實地撥動了嫘祖仙姑的心絃,使這位仙姑感到十分的順心合意,心海里一時間泛起了層層愛慕的漣漪。
自此,她時常處於遐想之中,越發想著多看黃帝幾眼。
她想:能與當今天下君主一起談天論地,真是自己心悅之事,更是一生之幸運。
她只這一想非同小可,從此奠定了嫘祖仙姑的終身大事。正是:
周遊列國走天崖,
含辛茹苦減韶華;
遙尋真諦遇知音,
前緣今了添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