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率眾去了姜水,暫且不表。
單說軒轅黃帝周遊天下,乃是後人皆知之事。
所謂周遊天下,無非通常人們所指九州之域,九州則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梁州,統稱為華夏九州,九洲即九個州城之境域,亦稱九州。
後來,王母娘娘見舜帝是位有道君主,不但幫他做了天下帝君,而且又賜幽州、幷州、營州三洲之域,與上述九州合稱為華夏十二州。
從此,華夏子孫在這片肥沃之地,生產生活,並凝聚起無數個聰慧才智和偉大創舉。不提。
且說,軒轅黃帝自阪泉出發,開始了周遊天下之偉大壯舉。
時逢正值軒轅黃帝而立壯年,精神旺盛,率眾登程;
一路之上,且不說他們翻山躍嶺、風餐露宿是何等辛苦。
不止一日,他們便輾轉來到了燕後山下。
只見此處與別處不同,這裡滿山遍野鬱鬱蔥蔥,竟無荒廢之地。
此地非常新奇,這裡山崗路旁、溝溝坎坎栽滿了俱是同一類樹種。
卻見這樹有大有小長勢不齊,這樹軀幹光滑,葉是綠色,無花的瓣和萼片;吐長蕊,雄蕊黃顏色,雌蕊綠色及白色;果子為紅、白、黑三種顏色,可食。
再看這樹下,人們三三兩兩正在鋤草耘作。
為何還有人在樹上釆摘葉子?這樹葉可食否?
黃帝不知所以,便湊過去向一位長者問道:“請問,你們在此耘作的是什麼東西?”
那長者停下手中活計,上下打量黃帝一番,又抬頭看了看他身後眾幹人等,這長者卻反問道:“你們是何方人氏?怎麼全然不知本地事情?”
黃帝道:“我等遠道而來,途經此處,偶見此植物聞所未聞,不知根本,處於好奇,故而一問,多有打擾,務請見諒。”
這長者聞聽,不禁大笑起來,說道:“噢,原來如此,難怪你們不知。此處名叫桑田,此物名叫‘桑樹’,亦可稱得起‘寶樹’,它渾身上下俱是寶物,其根、皮、嫩枝可做藥用,果子可以食用,甜潤可口,清香味美,老幼食益;其葉子能做蠶食,正因為有了這寶樹,我們這裡才人人種桑養蠶。”
老漢侃侃而談,黃帝一聽十分高興,但他不知“蠶”為何物?於是又問道:“請問老丈,蠶是何物?”
這老漢又是一陣大笑,他笑路人不知此地之變故,心裡自是得意,他眯著眼睛略思片刻,乾脆放下手中活計,招呼大家席地而坐。
“此事說來話長……”老漢就此開啟了話匣子講道:“我們這裡原來是山禿地荒,聊無生機,尤其是春夏、秋冬交節之季,更是狂風不斷,沙塵飛揚,整日是天昏地暗,白晝如皂夜一般,人們無法出門。播種的穀物,一年下來所收無幾,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真是無法保命。每逢青黃不接之時,就連草根都無處去挖,人們著實困苦,那真叫:人人穿孝衣,家家掛白幡;飢殍遍野,每年也不知道餓死多少人……”
講道此,老漢不禁簌簌淚下。
黃帝也為之傷感,問道:“百姓如何生存了下來?此地又如何變成這般茂盛景象?”
老漢拭淚言道:“終於有一天,在這燕後山上落下一隻仙鳳,當即變成一位仙女,此人便是嫘祖仙姑,人們總親稱她為‘鳳姑’;
是嫘祖仙姑帶著桑蠶寶種,突然降臨在燕後山上,她見此處這番慘狀,當即便在四處播撒桑種,不出幾日,這裡滿山遍野鬱鬱蔥蔥,俱是桑樹林地,宛如換了天地一般。
她教會了人們種桑養蠶,還教人們紡紗織錦、飛針走線,甚是巧妙。
這不,此地才漸漸變成今日這般模樣,山綠了,水清了,人們方可安居樂業,再不用為了吃穿發愁了。
所有這一切俱都仰仗鳳姑,這位嫘祖仙姑乃是上蒼賜予我方百姓,沒有她,我們不知是生是死……”
老漢說話間,拱手抱拳朝著燕後山方向致拜。
黃帝聽了這番講述,心中一亮問道:“這位仙姑從何而來?”
那老漢輕輕搖頭說道:“我等俱不知曉,只知她安居在燕後山上仙洞之內,平時無人上去打擾仙姑。”
黃帝又問道:“我等若要登山拜訪,鳳姑是否允見?”
老漢笑道:“這可不敢斷言。不過,嫘祖仙姑向來和善,有求必應,只要是汝等真誠拜訪,登上燕後山,我猜想,鳳姑不會拒之門外。”
這時,黃帝心中一下湧動起一陣莫可名狀之興奮,他對力牧言道:“天下居然有這等女中聖賢,我等必然要登門拜訪。”
力牧拱手道:“國君所言極是,這等聖賢乃女中豪傑,世間少有,理應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