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氏孔壬心存不善,大鬧軒轅國君喪事,從而引起了眾怒。
可是,又因孔壬功蓋當今、武功了得,人們對他是敢怒而不敢言。
正因為如此,顓頊這才心平氣和的好言相勸,接下來還要舉行祭拜儀式呢。
誰知,孔壬心中有雜念,完全聽不進勸言,軟硬又吃。
顓頊這才一怒之下命武士們將他架出靈堂,並把他看關了起來。
時至黃昏,顓頊傳令點燃松燈火把,請大家連夜行祭拜之禮。
上古時期的喪禮和殯禮是十分講究,並且非常嚴格。
在此簡單介紹一點辦理喪事的要點。為死者沐浴洗容、穿壽衣壽袍自不必說,至今延用;
搭靈棚、設靈堂也叫祭堂、擺放靈牌等,這些事情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
所謂靈棚、靈堂,就是停放死者的場所,一般設在主屋。
棺槨迎門,正面擺放供桌,供桌上供有三幹、四鮮、五牲、六果以及碗筷、喪盤;
還要有一碗半生不熟的米飯,上面插著柱莛,這叫做“倒頭飯”;
供桌正中放一盞燈芯朝下的“倒頭燈”。
這些說明人死後會去天堂享福,身後有鼎門立戶之人,家族人丁興旺。
供桌後方有白布或者簾幕做為影身,上面貼上著“奠”和“靈”字。
單說守靈與祭拜禮儀一事,一般以死者頭朝裡停放的方向為基準,孝眷們分男左女右守在死者兩邊,這叫守靈。守靈時鋪墊一些稻草或者是稈草(谷秸)等,這叫“臥草”;
一般守靈者以長子、長孫、長重孫為正孝。
“披麻戴孝”為重孝,凡是著重孝者多是子女為父母、妻為夫、父亡的孫子和孫女為祖父母,這裡包括甥男甥女,著素服、束麻繩、頭戴孝箍,女頂白長巾,服穿麻邊白鞋。
五服之分,就是從孝服上化分出來的,五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所謂五服,就是從自我往上至爺爺那代人為一服,再從自我往下數每一代人為一服,俗稱“八輩”;
五服以後,就不算親屬關係,只能算是“本家”了。
五服中“斬衰”是最高的一級,服喪最重,最低的一級是“緦麻”,服喪最輕。
由於等級不同,守孝期和喪服不同。“斬衰”守孝三年,“齊衰”守孝一年。
且說,這次軒轅黃帝的喪事主祭官為國相力牧先生,他見共工氏孔壬被強“請”出了靈堂,這種狀況他本不願見到,可事出無奈,他只好搖頭嘆道:“唉,何必撕破臉皮呢?”
只見他手執金筆,讓孝子硯端三青,在棺柩兩旁書寫了兩句長條聯幅。
上聯寫道:黑白無常來恭送,牛頭馬面笑臉迎。
下聯寫道:金童持壺春常在,玉女舉案日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