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這人名叫方相,是軒轅黃帝的守護將軍,後來被封為開路神,又叫險道神,其形象頭戴多冠、身穿紅色戰袍、腳蹬皂靴,左手拿玉印,右手執方天畫戟;
他能驅趕凶神惡魔和鬼怪,保護亡靈安全,是位喪葬事中的吉神;
他聲音宏大,平時不敢大聲說話,稍一用力講話,旁人聽了便會感到震耳欲聾。
聽到方相之言,風后出班道:“此怪非同尋常惡魔,十分利害,當年女媧娘娘和九天玄女聖母聯手才將其戰敗。如今他聯合兄弟八十一人和眾多妖魔鬼怪大亂天下,其他部落均被他戰敗,甚至歸降於他,所以他勢力大增,故此,若要降服於他,尚須從長計議才是。”
左門神神荼也出班言道:“而今我部兵強馬壯,神將眾多,何懼一個象怪?我等一同前往,定能把他生擒活拿。”
右門神鬱壘隨繼請令道:“請國君發號施令,我等不殺蚩尤誓死不歸!”
黃帝自知幾位將軍勇猛非凡,可國相風后言之有理,想那蚩尤絕非等閒之輩,切不可魯莽行事。
於是,他微微一笑言道:“各位將軍莫急,請聽風后先生有何除掉蚩尤之良策。”
風后弓身施禮,然後對各部群臣及眾神將問道:“諸位,可知西部姜水之域有個炎帝部落?”
眾人疑惑,有人搖頭,有人點頭答道:“倒也略知一二。”
風后又道:“雖說我部兵多將廣,糧豐馬壯,但蚩尤畢竟是一部酋長,其兄弟也非同小可,魔法頗深,其性情十分兇悍和殘忍。他們又有眾多妖魔助陣,其手下俱是一些兇惡亡命之徒,一旦開戰,必有損傷,倘若久戰不下,對我部更加不利,故此,依我愚見,若能敗殺蚩尤,就必先聯合西部炎帝,才有把握戰之能勝。”
此刻,力牧向黃帝拱手言道:“啟奏國君,風后先生言之有理。據悉姜水炎帝乃是一位仁義之君,善用百草根治傷病,與其結盟,不但所傷士卒可醫,而且也可壯大我部勢力,更能了去我部後顧之憂,請國君三思。”
兩位國相不謀而合,正中黃帝之意,他面帶笑容問道:“諸位,誰還有何異議?”
眾人只是小聲議論,卻沒人大聲進言,草堂內亂說紛紜,嘈雜一片。
忽有巡事仕卒急匆匆進門稟道:“啟稟國君,剛才有兩隻鳳凰飛至上空,綻放出七彩光芒,隨繼銜下一個玉匣落在了土丘之上。我等不敢擅自開啟,特來稟報。”
黃帝問道:“玉匣此時放在何處?”
仕卒道:“放置門外。”
黃帝與風后率眾人出得門來,果真有玉匣放置門口。
黃帝未曾多想抬手去開匣蓋,卻被方相攔住了,方相生怕匣內有詐,疾步上前先搬了搬玉匣說道:“此物沉重,請國君和列位閃在一旁。”
於是,他用方天畫戟撬動匣蓋,匣蓋緩緩開啟,見無異常,黃帝及眾這才近前觀看,只見這玉匣內俱是甲骨文段,風后伸手取出細細觀閱。
稍後,風后大笑,對黃帝言道:“國君請看,上蒼有眼,天助我部。”
原來,這玉匣內裝有《天篆文冊龍甲神章十八籍》,上有除邪安幫,滅亂平叛等秘笈。
幾天後,黃帝精心閱罷秘笈,焚香拜謝了天恩,與眾臣議妥,決定兵移西部,先行和炎帝聯合,再圖北上平亂。
因此,這才引起了一場阪泉大戰。正是:
天篆龍甲授階前,
如虎生翼可飛天,
為求降魔達宏願,
再起干戈赴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