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聽了,唯唯答應。那道者也不多談,飄然而去。
青鳥向大禹道:“既然太上真人如此吩咐,我們就往鐘山去吧。”
大禹道:“我記得鐘山在塞山之西;從前先帝曾經去求過道,那麼我們須迴轉去了?”
大鶩忙說道:“不是不是,那個是下界的鐘山,這個是上界的鐘山,大不同呢。”
大禹問道:“上界的鐘山在何處?”
大鶩道:“在崑崙之北,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我們向北去吧。”
於是,大禹再上斷車,天將和三青鳥使伴著向北而行。足足走了半日,忽見前面高山矗立,少鶩道:“到了到了。”一聲未了,斷車已漸漸落下,降在平地。
……有一羽士過來問道:“足下莫非要覲見天帝麼?塵俗之人,凡骨未脫,天帝不可得見。今汝到蓬萊,又到此地,早已鑑汝之誠。汝此刻總算志願已達,一切容某代奏吧。”
大禹聽了,又勝悵然;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大禹治水之功如此之大,想覲見天帝一面,到頭來還是因“凡骨未脫”而不能面見天帝。
千乞萬求,好說歹說,那羽士見他虔誠朝帝之心,這才引他來到一座金城跟前,但只能遠遠觀看,不可近觀。
那金城巍巍聳峙,光彩奪目。那羽士道:“這就是鐘山北阿門外,你要舉行儀式,就在此地吧,天帝在上面總能看見的。”
大禹聽了慌忙止住天將,整肅衣冠,趨進幾步,朝著天上恭恭敬敬地拜了八拜,心中默默叩謝天帝授助治平水土之恩。拜罷起來,剛要轉身,只見上面飛下一個金甲之神,向大禹說道:“天帝傳諭大禹:汝的一片至誠朕已鑑之……”。
在迴歸途中,那羽士問道:“剛才參拜時看見天帝麼?”
大禹道:“我秉誠拜謁,實在沒能見到天帝真容,唯見天上一片青雲,青雲之中隱隱有紅雲而已。”
那羽士道:“這就是天帝了。你能看見,根基非淺。”大禹聽了不解。那羽士道:“天帝所居,以青雲為地,四面常有紅雲擁護,雖仙真亦罕見其面。你見的青雲紅雲豈非就是天帝麼!某亦不能常見天帝。”
講到此,與前面提到的什麼“先知先覺”、“聽天由命”等,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術語罷了。正是:
列位仙公莫彷徨,
愚下不才敢更章,
班門弄斧表寸心,
拙作一書道吉祥。
谷溪注:承蒙您的支援和厚愛,非常感謝您來閱讀和收藏拙作。希望您能耐心看下去,以後的故事會越來越精彩。求收藏,求打賞、蓋章、送花。拜託拜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