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舜臣關於大光明教的情報,對於蘇牧,對於整個大局,應該說是一個好訊息,雖然周侗等人已經證明,刺殺敵人主將的計劃,並不容易達成,但無論如何,聖教主和大光明教的出動,總是好事一樁。`
暫且不論他們能否刺殺成功,單說他們在大金國裡頭鬧騰一通,就能夠引起不小的騷亂,而沒有了他們,大焱內部也清淨起來,官府不需要在動用力量來防備這些武林勢力,能夠將精力轉投到支援北伐的工作當中。
而劉舜臣也不含糊,見得蘇牧點頭之後,便繼續稟報道:“另有一事,屬下”
劉舜臣下意識將目光投向了張憲,然而後者卻並無不自在,蘇牧也朝劉舜臣擺手道:“無礙的,正需要張大哥幫著參謀參謀,但說無妨。”
劉舜臣這才放心下來,朝蘇牧低聲報道:“根據弟兄們的偵察,那楊可世的白梃兵可不像去錦州宣帥不得不防”
蘇牧微微一愕,但很快就舒展了表情,這起碼也讓他見到了常勝軍的能力與忠誠。
劉舜臣的警惕讓張憲變得有些迷惑,楊可世絕沒有叛變的可能,他算是老將之中最稱職的一名軍人,在種師道離開之後,統帥方面就只剩下种師中,而勇將方面,當屬楊可世了。
再者,楊可世麾下擁有著整個大焱唯一的一支重騎軍,絕對是最為關鍵的戰力之一。
蘇牧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蘇牧卻讓楊可世到遼東去守錦州,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情理。
但張憲很快就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如果這種可能性成立的話,那麼蘇牧一定要死守大定府,也就說得通了。
張憲熟讀兵法,也很贊同蘇牧在大戰略上的方向,敵人的數量已經碾壓大焱太多,想要穩紮穩打,無異於求死,為今之計只能劍走偏鋒,才能夠爭取一線生機。
所以在大戰略上,張憲與蘇牧一樣,堅持主動出擊,尋求勝利的機會,而不是死守著被動挨打。`
張憲曾經無數次考慮過大焱的優勢在哪裡,敵人的劣勢和破綻又在哪裡,但無論如何計算,在客觀的兵力上,大焱是處於絕對落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張憲卻沒有放棄,他不斷推敲著,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弱點!
如今的形勢是,蒙古女真党項和後遼都如出一轍地要對大焱動手,如果說他們之間沒有形成聯盟,那是誰都不相信的。
而這種聯盟不可能是四個國家同時想到,只能說明其中有一方,必定是聯盟的起者,並說服了其他三方的加入。
張憲雖然並不清楚隱宗的存在,但他的推測已經非常接近事實了。
瘋狂崛起的大金國女真人,他們擁有著與生俱來的高傲,他們又取得了許多勝利,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神蹟般的戰績,而他們與遼人是死敵,女真人起這個聯盟倡議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党項人偏安一隅,也就因為女真人攻打大遼,他們才出來渾水摸魚趁火打劫,雖然他們與大焱世代為敵一樣很久,但他們卻沒有這個魄力。
而後遼是因為大焱,因為蘇牧死守上京才得以苟延殘喘,他們還要依靠大焱來共同防禦女真和党項,更不可能引狼入室,主動提出聯盟的倡議。
如此一來,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蒙古想要崛起,想要獲得南方的領地,他們就必須得到其他草原部落的支援,起初他們與大焱結盟,想要尾夾擊,幹掉大遼,但大焱人卻並沒有能夠及時出現,甚至近乎拋棄一般,讓他們成為了大遼的唯一目標,使得他們慘敗而歸。
在這一點上,他們對大焱的仇恨,比對大遼的仇恨,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後遼也不想成為大焱抵禦其他異族的橋頭堡,更不想讓苟延殘喘的後遼再經受第一打擊。
所以讓路給蒙古,應該是他們的最佳選擇。8小 說`
也就是說,蒙古才是這次聯盟的關鍵點,只要擊破蒙古,這個聯盟體系就會崩潰!
再者,即便他們聯盟成功,可戰局轉瞬即變,他們中間隔著大焱,想要做到及時溝通,並不容易,情報的傳播收到地理和時間上的延遲,也給他們的聯盟帶來最大的阻礙。
如此一想,張憲就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楊可世方面的異動,絕非偶然,更多的原因,便要著落在一個人身上了。
當他將目光轉移到蘇牧這邊時,蘇牧反而露出欣慰的笑容來,這也說明,張憲的推斷,是正確的!
如此一說,非但楊可世並非去的錦州是假,劉光世去太原,應該也是假的!
如果張憲知道這兩位對蘇牧的計策沒有任何異議,頂著巨大的壓力領兵而出的話,那麼他就更能確定,這根本就是蘇牧的先手準備!
這就是蘇牧為何器重張憲的原因之一了。
並非因為張憲是後岳飛時代最強的智將,如果本著這個名頭來尋找可用之人,那絕不是蘇牧的風格,蘇牧想要做的是,將這些人打造成那個時代的最強者!
不是因為他們是最強者而用他們,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成為最強者之前,就用他們,將他們打造成最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