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一想,好像也是。
因為十常侍的功勞,仇視宦者的,不僅僅是士人,而幾乎是天下所有人。
給他們賞個羽林騎的名號,確實是一招臭棋。
容易引起一些預料之外的變故。
“既然如此,那就低調點,以刑衛喚之如何?食三百石。”劉辯說道。
既然想不出更好的,那就模仿羽林騎出自羽林軍。
從刑徒軍拔一個“刑”字,再用帝衛組合。
種劭略作思索後說道:“陛下,臣以為刑衛之名,相得益彰,恰如其分。”
“臣也覺得此名甚好。”荀攸說道。
“好,那就這麼定了。”早就想的有些不耐煩的劉辯,直接拍板。
於是乎,那五十名宦者,終於有了自己的組織——刑衛!
這名算不上好,也說不得是差,但劉辯看上了它那自帶的反派氣質。
刑衛,一聽就不像是什麼正經組織。
英林像是一隻勤勞的螞蟻,帶著人足足上了六趟獲輿山,才終於將獲輿山山賊幾代人的藏富悉數搬下了山。
但看著那數量龐大的糧食和布匹,劉辯和荀攸都犯了難。
為了追求趕路的速度,四千刑徒軍具是一人雙馬,攜帶了半月以上的口糧,根本沒有運送糧草輜重的家當。
“朕從未想到,我們竟然會有一天因為糧食多而發愁!”劉辯自嘲說道。
整個大漢朝各處都缺糧食,可他竟然還碰到了這樣一個難題。
荀攸說道:“陛下,這些糧食可以交由荀文若在京兆尹募民,也可以在弘農郡另立典農校尉以募民墾荒。在此打造車駕將這些糧食運回雒陽,臣以為是最不可取的。”
劉辯考慮了一會兒,說道:“荀彧那邊的糧食支撐這個冬天,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可以讓他舉薦精幹之人數名赴弘農郡墾荒,三個月之後表現優異者,朝廷徵辟其為典農校尉。”
劉辯倒是也想另擇人選為典農校尉,赴弘農屯田。
但他想了一圈,也沒有在朝中想到一個可用之人。
能用的人,沒有一個閒人。
不能用的,用他有什麼用?
“陛下的意思是讓荀文若節制兩郡屯田?”荀攸有些驚訝。
皇帝對他這位叔父,似乎也格外的信任。
劉辯點了點頭,“荀彧在京兆尹屯田做的很不錯,他麾下必然有熟悉屯田的人手。與其徵召不知農事的名士,到弘農郡來摸著石頭過河,還不如不拘一格降人才,用那些真正熟悉農事的人,再由荀彧統一節制,兩郡在屯田之事上相互配合。”
“陛下英明!”荀攸心中除了欽佩,還是欽佩。
皇帝勵精圖治之心,簡直凸顯在每一個細節上。
將此事確定下來之後,劉辯派出快馬傳信荀彧,同時留下了一支五百人的軍隊,暫時在這座荒廢的炎帝廟看守糧食,而他則帶著荀攸等人先行一步,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冬狩。
冬狩,也不一定非得打動物。
何苗蕩清了京兆尹的牛鬼蛇神,可他現在死了,但這個事還得有人幹。
臥榻之側,民不聊生,蛇蟲鼠蟻數不勝數,劉辯想想就心裡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