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這次上門拜見只是為了感謝李兮若上次告知他親母真相一事,卻沒想到李兮若這麼不給面子,連大門都不讓自己進,就將自己的拜帖退了回來。
這若是別人,哪怕是朝中宰輔的府邸他也敢闖一闖,但這裡是太史令的府邸。有先皇旨意,無論何人,哪怕是李治都不能對太史令不敬,更別提他這個太子了。
他若當真得罪了太史令,就是父皇也會訓斥自己,所以他不敢亂來,只情緒低落的將自己帶來的禮物放在門外,失落的離開了。
從他第一次遇到李兮若就看出了李兮若對他的不喜,只是他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他自認長相俊朗不凡,也是公認的謙謙君子,還是一國太子,除了父皇母后,整個天下誰能比他的身份更尊貴?
他就不明白,李兮若為什麼就那麼討厭他?從第一眼看見他就不喜他,在自己主動出言幫助時,才開口提點了自己一句。
自己事後帶著禮物上門道謝時對方更是滿臉的冷色,就差沒指著鼻子罵自己蠢貨了,這次更狠,乾脆連門都沒讓自己進。
失落的李弘回去總結思索了幾天,覺得問題出在自家母后的身上。李兮若是母后一派的人,舉朝皆知。也正是因為母后身後站著這樣的高人,那些想暗害母后的人才心有忌憚,不敢出手。
這次自己三番五次的在李兮若面前提母后牝雞司晨的事情,李兮若不高興也是正常的。畢竟李兮若也是女子,也幫著母后處理朝務,也算得上牝雞司晨了,他這不是把人家李兮若一起罵進去了嗎?
可是他覺得自己沒錯,先生教導過知錯就要能改,李兮若和母后都錯了,就應該改正,安安分分的相夫教子,而不是抵死不認錯。
瞧瞧現在朝堂上有多少人背地裡罵母后的?他礙於那是自己的母后,不好直接說什麼,可是成日裡聽著朝中官員指責自己母后,他的面上也是無光的。
他又是個正a義感很強的人,他覺得自己應該糾正自己母后犯下的錯誤。因此他沒事兒就會給太史令府邸送信,勸誡李兮若幾句,還會去母后那裡跟母后說說放手權利的事兒。
他覺得自己對李兮若很好,他是真的很喜歡這個仙氣飄飄的姑娘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法子勸導她走上正路的,若是他看不上的那種人他才懶的管。
殊不知,他的所作所為徹底惹惱了武皇后和李兮若,李兮若也就罷了,她早看出李弘就是個善良的傻子,其實沒有惡意,只是腦回路比較清奇,在用他的單純無意識的傷害別人罷了。
武皇后卻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尤其是在這兒子大庭廣眾之下指責自己對蕭淑妃所生的女兒不磁,兩位公主已經過了出嫁的年紀卻不讓她們出嫁,簡直就是心思惡毒。
還威脅武皇后若是不讓這兩個姐姐出嫁,他就要去向父皇告狀,治武皇后的罪。武皇后被兒子這波操作徹底傷透了心。
她很想質問他一句,你知不知道如果當初被廢的是你的母后,你的下場還不如那兩個所謂的姐姐呢,成王敗寇罷了,你以為蕭淑妃善良嗎?
再者,大唐的公主下嫁,那都是要嫁給重臣之子的,蕭淑妃的兩個女兒跟她武皇后是有殺母之仇的,你把她們嫁出去讓她們慫恿自家夫君造反報仇嗎?
她武媚娘聰敏一世,怎麼就生了這麼個蠢貨,偏還是個對母不孝,不聽勸諫的蠢貨。
武皇后壓下心底的憤怒失望,承諾一定會好好安排蕭淑妃所生的兩個公主好好出嫁,第二日就真的給蕭淑妃的女兒安排了兩個“好”人家,讓那兩個挑起自己母子失和的女人生不如死。
之後她就再沒給過李弘一個好臉,整個朝堂都知道了武皇后母子失和,太子李弘對皇后娘娘不滿,想奪皇后娘娘手裡的權利。
這下許敬宗一派武皇后的擁護官員坐不住了,這要是皇后娘娘倒臺了,這個向來不喜歡他們的太子可不會給他們好臉,他們一派的人怕是遲早要被清算的。
他們大多是寒門出身的官員,能爬到如今的地位不容易,全靠武皇后的扶持,想到有可能前途無望眾人都坐不住了。武皇后一脈的官員開始坐在一起討論太子一事。
最終討論出來什麼結果外人不知,只知許敬宗曾帶了信去皇后娘娘的宮裡,皇后娘娘並未給出什麼回覆,可不久之後太子李弘就死在了洛陽,是被毒死的。
太子的死震動了整個朝堂,那是太子啊,竟然輕而易舉就被毒死了,那哪一天有人想毒死帝后,是不是也能輕易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