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臺上正中位置坐著的清河市刑警支隊長何友志黑著一張臉,就著話筒繼續連說帶罵:
「鹹吃蘿蔔淡操心。調查要不要繼續,支隊領導班子自有決斷,用不著你們瞎嘀咕。總之,我們不會讓你們的辛苦白費,不會讓這至少11個人死得不明不白,也不會讓‘失蹤者成為永久的迷。一碰到問題就嚷嚷,當這是菜市場麼?一幫癟犢子玩意兒。」
然後,他又示意禹德望繼續。
禹德望在人群中掃視一圈,最後將目光停留在李竹道身上:
「根據堰城兄弟單位提供的‘白土文案的嫌犯dna樣本,以及李海軍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做親子鑑定時留下的dna檢測樣本,我們將二者進行比對匹配,結果顯示,資料完全一致。」
「也就是說,堰城‘白土文案的嫌犯並不是李海東,而是曾在我市創辦‘創世紀企業的李海軍。」
「李海軍本人沒死,而是在堰城仍處於昏迷當中。」
短短的幾句話,資訊量卻極大,甚至讓臺下的辦案人員在一時之間都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當中,極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白土文案」,卻大都聽說過「李海軍出車禍死了」。但這一資訊,都被禹德望的短短几句話徹底顛覆。
在地下室裡,李竹道曾發現被煮在電鍋裡的頭骨和手掌骨,這一手法和「白土文案」中「李海東」的手法完全一致。這讓他懷疑,這兩個案件有可能是同一人所為。當然,出現這一現象,也有可能是巧合。
同時,李竹道一直懷疑聞忠先前的「失蹤」,以及現在的「被確定死亡」,其作案人極可能就是李海軍。至於李海軍為什麼會在聞忠的地下室裡,對聞忠進行分屍,目前而言這暫時是個謎。
無論如何,如果這兩個懷疑和假設都成立,那麼「白土文案」嫌疑人「李海東」的身份也就值得推敲。
據此,李竹道特意跑了一趟清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拿到李海軍父子留在那裡的dna樣本資料,同時也要向娟將「李海東」的dna資料透過保密渠道傳送過來。
將這二者之間的dna資料做個比對匹配,就能驗證他的懷疑到底成立與否。
結果證明,他的懷疑極可能就是事實。
但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許多新的謎團。
從屈露露的丈夫們悲慘的「人生經歷」來看,屈露露本人極可能存在透過對前夫們製造「意外傷害事故」來騙取保金、甚至「殺夫騙保」的犯罪行為。至於屈露露是不是受聞忠「支配」暫且不論。
在這一假定前提下,李海軍的「車禍」就非常值得懷疑。說白了,清河警方和李竹道都懷疑「車禍」就是屈露露的「人為製造」。
但現在李海軍居然沒死,那麼「車禍」又是怎麼一回事?到底會不會是屈露露的「人為製造」?
如果是,李海軍又是怎麼「逃出生天」的?生還後,卻又為什麼不聲不響,繼續扮演自己「出車禍死了」的假象?
如果不是屈露露的「人為製造」,那李海軍的「死而復生」,或者說他的「假死」又是怎麼一回事?
出現「假死」情況,至少證明一點:這不是一起單純的車禍「事故」,而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和佈置的「人為事件」,也只有這樣才能騙過交警的勘察認定。
既然假設屈露露不是「製造者」,那麼這一「人為事件」的製造者就極可能是李海軍本人。
無論這一「人為事件」的製造者是誰,李海軍扮演了「假死」的情況是事實,其動機和目的,只要聯絡一下聞忠的死,似乎就變得昭然若揭:以「死」為自己的犯罪行為逃避法律制裁。
這反過來似乎又進一步印證李海軍的確就是殺害聞忠,並對其進行分屍的兇手。
當然,李海軍「假死」的目的也有可能是夥同屈露露騙保。但這種可能性似乎相對較小。
總而言之,在沒有更多線索資訊的情況下,這些如同一團亂麻的可能性都存在。
更讓人頭疼的是,既然「車禍」當中死的不是李海軍,那麼死的人是誰?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交通事故調查、人身意外身故理賠,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即便當時的「車禍」伴隨有大火,將人燒得面目全非,甚至將人燒成一堆炭,那也必須要有面目全非,或者被燒成炭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