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定的那日,二更的時候,在所有多倫族的權利高層認為開門是件蠢事的情況下。倫耳毅然下令開城門,大軍靠城牆列陣,牆上佈滿弓箭手,命一騎至昆族寨門外挑戰。
昆族寨門大開,在疑惑不定的情況下,領軍統帥昆求還是在自信心膨脹的情況下,揮軍南下,直逼城池。兩軍對壘,火光點點佈滿在大地上,俯瞰下去就像兩個不同的火的陣營。多倫族由於靠著牆壁,所以是長方形的,而昆族則是圓形的,比較隨意。
昆求提一把大錘子縱馬來到陣前道:“倫耳,速度投降,否則要你全族盡滅!”
豈料聲音是從牆頭回下來的。
“狂妄!”
剎那間羽箭飛撲而下,昆求連忙縱馬回身,豈料一箭射中馬屁股,人馬一同墮地。兵士趕忙去救的時候,多倫族發起了衝鋒,兩軍對撞下,昆求狼狽的在自己人的掩護下回陣,馬上開始指揮排程軍隊。昆族畢竟久經沙場,人多勢眾,多倫族一時間被壓著打。
可是好景不長,其大寨忽然著火,騎兵回報昆求,昆求臉露驚色,北面忽然火光驟起,馬蹄聲震天動地。他沉住氣,命令後方步兵轉身抗敵。
“仁族大軍在此!”
金玄帶騎兵萬餘人突刺敵背,撞散了匆忙應對的步兵。昆族被首尾夾攻,一時間沒了方向。昆求在馬上一會看北面,一會看南面,有時急得只能罵傳令官。可即便他如何努力都是徒勞的。多倫族見有人來救,更是拼死一搏。
與此同時,在得知仁族大軍往南去後,馬上反映的遼曼族兩個大寨中計程車兵湧了出來,先往仁族大寨去,兩個軍隊在寨外合兵,想趁無人時一鼓作氣破了大寨,但是到了寨門口卻見大門敞開,裡面一副無防備的樣子。遼廣對那次埋伏記憶猶新便放棄了攻寨,驅兵往南面救急,一面讓步兵殿後防範大寨內有騎兵馳出偷襲。
豈料龐統軍步兵五千人提前潛出大寨,埋伏在了顏色下的草叢內。待遼廣的軍隊雄赳赳的路過時,伏兵四起,圍殺過去。遼曼族還以為仁族大軍具在,慌了陣腳。而打了一陣後,後面從大寨內賓士而來的仁族馬步軍在號角聲的激勵下衝過來,撞進了遼曼族的亂陣之中。龐統縱馬殺入敵陣,雙手劍如同長了眼睛似的,隨手揮砍,敵兵數十人墮地,他已經衝入敵陣核心,大喝道:“降者不殺!”一些小部族的兵士動搖了,由此粉碎了遼曼族的防禦陣線。
仁族騎兵在龐統的帶領下殺開了敵兵中軍的核心部隊,生擒了遼廣。豈料遼廣乃貪生怕死之輩,竟然高呼:“投降!投降!”導致戰爭提早結束,大部分建寧郡部隊投降,其餘被殺敗。小部族對投降似乎沒什麼感覺,但是遼曼族本部人馬卻是有不少對遼廣產生了鄙夷之心。
在多倫族城下,戰爭還在持續。龐統領得勝騎兵殺了過來,加劇了傲慢的昆族的敗亡。最終昆族以死傷五萬多人的慘重代價輸了這場戰爭,餘眾全部投降,成了俘虜。昆求在亂戰中被自家鐵蹄踩死。
龐統走上多倫族牆頭,身穿皮甲,手扶腰劍。倫耳馬上走到跟前垂首道:“大族長真是英明神武啊!”
“這都是我倆一同商議好的,也不是我的功勞。”
“這下我等便好儘早退出興古郡了。”
“錯,遼曼族主力都被我軍擊破,昆族敗退。這種情況下怎麼有我等退出的道理。你速速整頓部隊,聽我號令。張榜安撫部族成員,就聲稱興古郡一半已是我仁族領土,現在我要向昆族發動總攻。你發文書給全郡的大小部族,願意降服者給於平等相待,不願意的待昆族敗亡後再議。”
“是!”
龐統將近十萬俘虜關押在多倫城,他把其中六萬依附遼曼族和昆族的小部族人員分離出來,好酒好肉款待後,命小部族成員派人到各自部族報信,稱仁族已經佔據整個興古郡,要對昆族進行最後的圍攻。幾乎所有小部族的俘虜都聲稱效忠仁族,不過龐統看得出那些建寧郡的還是要好好監視,他只把興古郡的俘虜納入了麾下。
龐統西進至譚封縣的興古郡城,城內守兵兩萬人不降。龐統心生一計,命兩萬人進軍至城下挑戰,敵兵堅壁不出。他就讓這些兵馬至東側五里處下寨,一連幾天都命人去挑戰。城內守兵以為仁族大軍也就這麼點人。而且龐統又故意讓一些老弱殘兵跟著去圍城叫喊,晚上則收兵回寨。一日,他們又去挑戰。城內領軍將領昆龍開了城門殺出去,龐統軍一路奔逃至大寨處,昆龍見仁族兵馬瘦弱的不經打,便大膽進軍攻寨。寨內守兵起初都是殘弱的,但是寨內湧出來的可就都是精兵了。而且寨外出現了大量戰馬飛馳包圍了過來。一些圍欄卻像是沒有被固定住似的,在寨內的仁族兵士的用力下全部推倒了。騎兵圍殺過來,勢如破竹。心知中計的昆龍領數十騎突破防線,卻最終被弩手射死,墜在了寨外不遠處。龐統又有一些人馬此時正在攻城,可謂兩路開工。城牆那邊雲梯上牆後就把牆頭佔領了,仁族兵士往內一看,竟然沒多少昆族的兵士在下面,那個昆龍把人都帶走了,他們一時的殺念都只好冷淡了下來,一個個開始把敵人的旌旗全拔走,把自家仁族的旌旗插好。此時,一些昆龍的騎兵回撤過來,看牆頭都是仁族的旗幟,嚇得只好四散奔逃。
昆龍人馬大部分是昆族人,兩萬人幾乎全滅,少數投降。拿下郡城後,仁族張榜安民。一些離得近的部族馬上派使者來洽談投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