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忙散開,讓出一條路來,諸葛亮走近一看,訝然道:“又是你,何有這麼巧的事情?也算我倆有緣。”他轉身對呂布道:“你命人置一案在空地上,留一間大帳,準備好浴桶、溫水。速派人到山上伐桃木作一劍。”
呂布一一照辦。旁晚,諸葛亮在帳內沐浴更衣後走了出來,來到案旁,拿起案上木劍看了看。他一手將劍舉向空中,忽黑煙襲擾過來在諸葛亮身邊環繞不散。呂布等人慌忙避開。諸葛亮輕笑一聲,手中劍亂舞一陣,黑煙四散。諸葛亮手中劍燃燒了起來,又是揮舞一陣,周邊空氣清澈,天空澄明,似乎不像入夜之時。忽然一柱黑炎從龐統帳內沖天而起,於空中四散。此時,天空迴歸黃昏之色。諸葛亮將手中劍放到案上。呂布等遠觀一陣,看得雲裡霧裡,明明那劍燒了起來,此刻看看卻完好無損。諸葛亮對著走近的文武官員道:“我先走了。”
四人要留,可諸葛亮頭也不回。他們心知修道之人乃天地靈物,不可褻瀆,便只好回了龐統帳內。呂布拉開簾幕走近,龐統已經睜開了眼睛,坐了起身,似乎睡眼惺忪的樣子。眾人大嘆了口氣。
龐統對他們道:“各位為何在此處?”
呂布便把事情說了一遍。龐統感嘆道:“又是諸葛亮?”他本想叫人追,心想若是有緣定還能相見。魯肅在一旁道:“此人乃大賢之士,我素有耳聞,其道號臥龍,大人不如命人追來重用?”
賈詡喝止道:“不可!大賢之士豈可讓人追就能追來的,休要亂來。日後知得其蹤跡,大人親自前往拜得才行。”
龐統點頭道:“有緣便會相見。”
第二日午時,那張楊竟領軍在轅門外挑釁。龐統整軍而出,兩陣對圓。龐統仔細觀望了一陣,張楊一側有侯成、張守,另一側有一人身穿黑袍,臉如豌豆,並不好看,頭戴黑巾。
龐統一手指著帶黑巾者道:“好你個妖道,就是你要我好看?”
那人拱手道:“我乃幷州太山龍泉宮修道之人,姓孫名傲,字錢元,道號彌天,曾得高人傳道,今日助幷州牧一戰,也順天理。”
龐統譏笑道:“什麼高人傳道,分明是害人之法!我素知高明道者以濟世為業,怎能用以害人?”
張楊拔劍道:“何要多言,若你陣中無道人,怎能破道長高招,分明內中也有道觀之人,何不出來一見?”
龐統大笑道:“我乃天賜之恩澤,不死也!”
張楊哈哈大笑,命人把兩面大鼓置於陣前,鼓上繪有各種圖案,看不清楚,有些字扭扭曲曲的,像是道符上的字樣。兩個大漢手持兩把被黃符裹著的棍子站在鼓旁。
張楊道:“龐士元,今日便是你的歸天之日!”
言罷,命鼓手敲鼓。呂布剛衝出去,就被龐統大喝道:“兄長快回來!”呂布不聽。豈料鼓聲響起,那鼓前出現了千百個黑色計程車兵,持各種兵器而來,殺氣滔天,煞是詭異。呂布一時慌亂,在這妖陣中衝殺一陣,兵器落處黑兵化作墨色煙團散去,然鼓前兵驟至,親赴後繼。呂布只好殺回本陣。龐統見狀鳴金收兵,關上寨門不出。張楊在外哈哈大笑道:“龐統小兒,如此無賴,怎得退回去了?”但張楊也不敢亂衝寨,怕其中有埋伏。
龐統等回寨愁眉不展,魯肅道:“此等妖術駭人聽聞,我等怎能破之?”
呂布持戟道:“待我潛入城去把這妖道給宰了!”
龐統沉思良久,道:“兄長速命人在寨外挖兩道溝渠,圍欄外多置鹿角、拒馬石。”
賈詡愕然道:“此乃守陣之勢,大人若不速攻,恐怕那妖道奇術更惡。”
龐統對呂布道:“典韋速帶人到周邊村落、小鎮,找黑狗買來,全部殺了放血到桶裡。另外命大寨正門大開。”
典韋不多言,領命而去。賈詡與魯肅又看了一眼。魯肅道:“龐大人到底何為?”
龐統笑了一笑,道:“正門開啟,外修防事,那張楊多謀之人,不敢亂攻。黑狗血的話,試試便知道了。”
次日午時,張楊果真又領兵而來,兩面大鼓架好,龐統領兵緩緩而出。張楊正要說話,龐統直接揮劍道:“殺!”
全軍衝鋒,張楊措手不及,忙叫人敲鼓。鼓響後,黑兵賓士而來,如夜魔之手。由於呂布、典韋衝在前頭,兵士不懼。那些黑兵被擊打到便散開,若他們手中的黑色兵器砍到身上便要皮開肉綻,血灑當場。衝殺一陣,直到靠近敵陣時,張楊揮軍對沖。此時龐統軍先鋒騎兵悍勇無比,按照龐統的計劃不顧一切衝殺上前,其中幾人提著小木桶,見靠近敵陣時便開啟木蓋,經過鼓邊往上一灑。
頓時間,黑兵軀體四散,霧氣昇天,妖術不在。張楊愕然,一旁的孫傲見狀馬上拔馬便走。張楊皺起眉頭,只好持劍與敵對殺,豈料敵方騎兵如同猛虎下山,氣勢如虹。他還未交手便已覺此戰不得持久,馬上下令鳴金收兵,自己則領著十數騎先往北奔逃而去。
龐統軍一路追殺至城下,張楊命關上大門,卻還有千八百人在門外。城上箭矢、滾石驟至,不分敵我開殺。龐統軍只好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