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水對岸的梁朝將士們目睹著滾滾而逝的洮水,悲涼的感覺已經侵佔了他們全部的身心。如今站在豫王身邊的只有歐鷺洋麾下的金甲衛和何雲柯的左銜衛,加在一起不過兩千人。
面對著隔水對峙的敵人,豫王腦子保持著清醒:目前下唐和西涼聯軍渡不過洮水,可這也不過是一時的阻隔,畢竟下唐已經著手開始搭建浮橋了;身後三十里外便是閔州城,矗立於平原之上的城池也是無險可守,一旦大軍來攻,只怕抵擋不了多久。
“全軍列陣!”豫王高聲喊話“敵人緊隨其後,我們的時間不多,所有人急行軍即刻前往閔州城!”
戰士們急行軍倒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對於上萬的百姓來說可就吃不消了,為此豫王率領金甲衛先行奔赴閔州,左銜衛則保護百姓在後頭。
豫王的軍隊前進了一半路程之後就遇到了從閔州城方向趕過來的軍隊,對方勒緊了馬韁,豫王仔細一看,來人竟然是閔州刺史梁無用及其麾下的府兵。
“微臣梁無用參見豫王殿下!”
面對著跪在地上的閔州刺史,豫王沒有任何的表情,“梁無用,你的名字取得真是一點沒錯!你現在出現在這裡是何用意?”
“微臣不敢欺瞞殿下,閔州城城防空虛,著實派不出更多的兵力前來相助,還望殿下明察!”
“城防空虛?你的意思是朝廷沒有派駐任何的軍隊駐防?”
“正是!殿下,微臣見到了安州城發射的煙火,但是苦於沒有兵力根本無法馳援殿下,非微臣不願實不能!”
豫王開始意識到這背後的陰謀,此時卻也無心計較,於是他壓住怒火對梁無用命令道:“即刻回城,到得城下我們再細說!”
豫王不等梁無用再說什麼,待所有人到達閔州城外的時候豫王命令梁無用道:“下唐和西涼聯軍已經在洮水岸邊搭建浮橋,用不了幾個時辰他們的鐵蹄就會踏上這片土地,安置好安州難民之後燒燬糧庫,將城內所有的戰馬都交給我軍,我們撤離到鷹揚關!”
“什麼?殿下,大軍要全部撤離,那城內百姓怎麼辦?”
“百姓就留在閔州城內,閔州的城防是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的,你可暫且投降便可保城內百姓的性命!”
之後豫王就不打算再和梁無用說話了,左銜衛正守護著安州百姓進入閔州城,待戰馬一到立刻開拔前往鷹揚關。
隨著距離閔州城越來越遠,宣韶寧心中不是滋味,他們這麼做無異於將閔州城白白給了敵軍,如此做法實在是有違玄甲軍的行事作風,可是這決定是豫王做出的,他一定有他的道理,自己作為校尉只能服從命令。
除了閔州,這一片平原之上還有云州,豫王做出的決定還是一樣的,這兩座城池是守不住的,只有守住了鷹揚關才能有重新收復失地的希望。
鷹揚關在閔州城北面百里之外,之所以被稱為鷹揚關,完全取決於關隘的外形。一道連綿的山脈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矗立在大地之上,山脈高聳、林木蔥翠,一般人難以逾越,而這道山脈在中間位置出現了一道缺口,能夠供人通行。梁朝看準了這個天險,依照著兩邊的絕壁建成了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關隘的正面有一個蒼鷹頭的造型,而兩邊的山脈像是一對翅膀,所以得了鷹揚關這個名字。
鎮守鷹揚關的是張涵山,他麾下共有一萬兵卒,聽到守將彙報之後,他立刻踏上城頭朝著關外遙望。距離自己近一點的有一團煙塵,在更遠處還有一團煙塵,近的樹立著一面大纛旗“玄甲”,更遠處即便是張涵山也暫時看不清楚。
眼前這面“玄甲”的大纛旗就足以讓他驚駭了,他立刻下令開啟關口讓玄甲軍進入。
隨著越來越靠近鷹揚關豫王也已經意識到自己身後的尾巴了,他立刻號令旗手揮動角旗讓張涵山暫時不要開啟關口,然後下令軍隊分散開準備列陣戰鬥。
宣韶寧看著煙塵越來越接近,心中一凜,他沒有料到下唐和西涼的聯軍竟然這麼快就追上了!自己這邊只有區區兩千人馬,就算有了鷹揚關在,勝負依舊難料。
夜色之中所有人都做好決戰的準備卻不料來者的大纛旗讓所有人都吃驚不小,因為來的不是敵軍而是消失了挺久的神殺突騎!
領頭的就是澹臺歸宗,他麾下的神殺突騎真不愧是梁朝第一鐵騎,即便是玄甲軍的腳程都不是他們的對手。短短不到半個時辰就從悄無聲息到了如今幾乎就要追趕到,這速度即便是西涼騎兵也不遑多讓。
戰鬥了一天的軍隊總算是能夠放下提著的心了,說實話,真的要戰鬥的話他們已經是精疲力盡了,好在來的是友軍。
澹臺歸宗勒緊馬韁跳下馬來衝到了豫王陣前,幾個踉蹌雙膝跪倒在地,聲嘶力竭道:“澹臺歸宗叩見豫王!”
“澹臺將軍,趕緊起來吧!”
“不,澹臺乃是一介罪人!沒能守護住東南三鎮,甚至都沒能參與安州城保衛戰,導致東南一線的城池悉數落入敵人手中,都是澹臺的過錯!還請豫王斬殺澹臺以謝陣亡的所有梁朝將士!”
豫王無奈只能跳下馬來扶起澹臺歸宗,“關於東南三鎮的確是有很多事情要詢問澹臺將軍,不過不是現在,我們必須立刻入關,下唐和西涼的聯軍很快就會佔領這一片土地,我們只有死守鷹揚關才能爭取到喘息的機會!”
“是,殿下說得極是!”
“在軍中稱呼我將軍!”
“是,大將軍!”
豫王重新上馬然後下令揮動角旗給鷹揚關傳送訊息,一直站在關頭冷眼看著眾人的張涵山立刻下令開啟了那兩扇厚重的關門。
這真的是兩扇足夠寬大高聳的關門,高度到了兩邊絕壁的一半,關門的厚重需要數十人同時絞動牽動機才能吊起門栓。當轟隆隆的關門徹底洞開的時候,宣韶寧算是被震撼到了,門內是一條坦途,寬度能夠容納一支軍隊透過。這真的是一個易守難攻的絕佳戰略要衝,若是能把守好這鷹揚關,一般的軍隊還真的無法越過山脊進犯梁朝的腹地。
三軍合兵一處開始有序的透過鷹揚關,不足五萬人的軍隊保持著嚴明的軍紀,沒有發出一點嘈雜聲,唯有馬蹄踢踏的聲音。對於豫王麾下的將士來說,是因為他們太累了也太心痛了,曾經的袍澤大多都將自己的性命交待在了東南,此生都難以回到故土了;對於神殺突騎來說則是他們基本沒參與什麼戰鬥就這麼將金昌城捨棄了,如今下唐和西涼的聯軍都打到鷹揚關了,他們的失職只怕是難以被輕易饒恕了,他們的命運此時都交在了豫王的手裡。
豫王有沒感受到身後投來的目光沒人知道,他此時的全部心思都在把守鷹揚關上,這是關外的最後一道屏障了,若是此處失守,那麼他無疑就是整個大梁的罪人了。
所有人帶著各自不同的心態和盤算走進了鷹揚關,但是他們面對的都是一個艱鉅而莫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