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老的話讓李明大為激動,其實他在意的並不是飛機,而是平老口中的那個人。
“那個人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
平老搖搖頭:“不知道,這也不重要,我們是搞技術的,又不負責情報,這個人我見了一面,沒什麼特別的,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軍人,大約三十歲左右吧,中等身材,沒什麼值得形容的特點。”
“你們進行了對話麼?”李明追問。
“沒機會進行對話,但我當年就覺得這個人不簡單。”平老回憶著當年,畢竟四十年了,記憶有些模糊,“那個東西很奇怪,金屬的,應該是鈦合金,表面工藝非常精湛,不,堪稱精美,不,簡直就是藝術品,不用鉚釘,全是焊接,可是連焊縫都看不見,絕對不是蘇聯那種傻大黑粗的工藝,那種表面處理的技術,只有美國才能達到,這個人很可能是美帝的特務,空投過來的。”
“是什麼東西呢,多大體積,什麼樣子?”
“大概一個副油箱那麼大。”平老嘴上說副油箱大小,伸手比劃的卻只有一米長,“這麼老長,我們怎麼都打不開,找不到開關,用工具撬也不行,因為他沒有縫隙啊,用乙炔切割機上,割了半天沒動靜,這東西耐高溫,可是質量又很輕,一個人就能提起來,哎呀美帝的技術啊我跟你說,在材料和工藝上和我們不是十年二十年的差距。”
“這個人……雖然不知道真名實姓,代號總有吧?”李明不死心。
“哦,因為這個特務是空降下來的,所以有關方面給他取了個代號叫天來,天外來客的意思。”
劉崑崙心中巨震,天來天來,德令哈的赤腳醫生不就是叫王天來麼!和自己身世有關的人竟然是天外來客!
“叫天來的人不少,也許是重名。”李明低聲道。
平老已經八十多歲了,對於四十年前的舊事記得不是很清楚了,而且四號任務他並未參與,當年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就算一個單位的不在一個專案組也要互相保密,所以他對這個裝升力風扇的殲六完全不知情,但是平老的想象力很豐富,而且很合理。
“據我分析,這個這個天來,本身就是個華裔,在我政治心理攻勢下投誠,願意配合我軍研發新型武器,這個奇怪的機器就是仿造的原型,當年我們的軍事壓力非常大,好不容易得到一個高科技的東西,那是要下死力氣研製的,咱們國家有不少武器是靠撿來的美國貨研發的,比如這個這個響尾蛇*,還有這個這個高階的*,全世界能*的國家不超過一隻手,咱們本來用是蘇聯技術,有一年漁民在海里撈到了美國人的重型*,那就拿來逆向測繪了……扯遠了,還說這個四號任務,我分析我們真的造出了垂直起降的戰鬥機,但是隻有一架,形不成戰鬥力啊,就像那個運十,1971年的時候,巴基斯坦有一架波音707在新疆墜毀,咱們把殘骸拿來逆向測繪,發動機也是人家的,就只能造出這麼一架,多了造不出,網上說的那麼玄乎,說是下馬多麼可惜,簡直荒謬,手工敲出來的飛機殼子裝上拆來的發動機,他敢飛,你敢坐麼。”
平老一聲長嘆,又點燃了一支菸,繼續說:“所以,這個垂直起降的殲六在中蘇對抗的牌桌上,算不上籌碼,再加上國家動盪,空軍內部也混亂不堪,我推測飛機封存,人永久監禁,所有檔案封存,永不解密,直到最近,有關部門才在故紙堆裡找到一些線索,重新啟封測試,在阿里地區測試好啊,不擾民,墜毀了也傷不到人。”
“重新測試,為什麼不找一架新飛機,比如殲十一這種?或者研發中的五代機,再說殲擊機加升力風扇這種設計也太簡單粗暴了吧。”李明對此表示嚴重不理解。
平老哈哈大笑:“那就要問負責領導了,1980年左右,咱們國家新研發出一種基層戰鬥員使用的全自動手槍,叫80式手槍,那玩意就是駁殼槍的拙劣模仿品,駁殼槍是哪年的,1896年!咱們過了一百年還在仿製人家十九世紀的產品,駁殼槍全槍上下都不用銷子,80式多少銷子?戰術效能還及不上原型,還不是領導拍腦袋的結果,領導戰爭時期用過駁殼槍,就要仿製它,領導覺得三八大蓋好使,就仿製一個過時的六三式全自動步槍,這種案例可不少,保不齊領導就是有這個這個殲六情節呢?”
李明無言以對,也摸清了平老的底牌,老人家離開工作崗位多年,已經沒什麼內幕訊息了,相反他還想從這裡得到一些資訊呢。
重新啟封測試並不是李明想要的答案,卻是最合理的解釋,如果真是這樣,再去打聽就有間諜的嫌疑了,再說他關心的也不是飛機,而是那個叫天來的人,估計從平老這裡也得不到幫助了。
忽然劉崑崙問道:“殲六一共生產了多少架,每一架飛機的下落都應該記錄在冊吧?”
平老說:“小夥子,你這是想大海里撈針啊,殲六是1958年開始仿製,1960年開始生產,1964年裝備部隊,1983年停產,一共生產了五千二百零五架,零六年退出部隊編制,至今沒有完全退役,這五千多架有的報廢有的出口,有的改裝成戰鬥無人機和靶機,有的作為編余戰鬥力繼續儲存,你想查到每一架的下落,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需要和無數的人無數的單位打交道,各種繁文縟節,你十年都幹不成這件事,再說那些出口到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的飛機你怎麼去查?天方夜譚嘛。”
劉崑崙默默無語,為自己的幼稚感到尷尬。
晚上平老留飯,吃的是自家後院種的韭菜包的餃子,平老曾在沈飛工作過,湖北人養成了東北人吃餃子的習慣,雖然是高階知識分子,卻又有著老革命的傳統,喜歡種菜餵雞,韭菜雞蛋餡的餃子,除了麵粉和醋是買的,其他都是自力更生。
餃子是平老閒著沒事的時候帶著小包一起包的,凍在冰箱裡,來客人就拿出來吃,四個人吃飯,煮了二百個餃子,配上香醋麻油碟,剝幾頭蒜,再來一瓶二鍋頭,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