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嘣!”
完顏石集全力跟趙正立對上一掌,借力飛退十數丈,而後抽身回到已經混亂的軍隊,他如亡羊補牢般掃清部分慶國兵卒,短暫集結數十絨兵。
“嘭嘭!”
而穩住身形的趙正立彈射躍起追來,手中紫劍更是第一時間遞出劍氣,即便完顏石還擊,依舊有十數契丹絨兵被斬的粉碎,導致軍心渙散。
“轟轟轟!”
又是數次碰撞,趙正立不斷干擾他聚集絨兵士氣,契丹軍心失勢。
完顏石帶著不甘與憤怒,甚至冒著重傷風險強行聚攏數百絨兵,以破釜沉舟之勢突圍。
“噗噗噗!”
契丹雙驕之稱的完顏石瘋狂拼命狀態誰人敢擋?接連斬掉慶國數百兵卒,便是趙都統全力阻攔也降他不住,好似一頭掙脫囚籠的猛獸,衝撞層層枷鎖逃離。
如此慘烈一戰,完顏石硬是帶著數百絨兵殺出一條血路,加之早前逃掉的七零八落絨兵,共計兩千餘人。
萬軍潰敗,朝西方塑州灰河逃離。
“殺!”
慶國趁勝追擊,主將龐盧懿守城門,左右偏將兵分兩路,在兩位偏將的前方還有數十騎精兵開路,而數十精兵最前端又有一身穿軟甲的青年一馬當先。
因為他們這支精銳走過一遭,熟悉路況。
如此浩浩蕩蕩追殺數十里,直至清河畔,彼時契丹兩千餘人已經渡過河岸,朝灰河逃去。
慶國將卒以為會就地隔岸紮營休整,奈何趙都統馬不停蹄的建議繼續渡河追殺。
理由是出其不意,雖說塑州緊挨灰河,若錯過此次機會,契丹塑州定會在灰河東岸設下防線,投入兵力駐紮,那時再出兵定然困難百倍。
肖柯左衡兩位偏將一時間犯了難,雖說機會難得,可同樣伴隨著風險,畢竟長寧軍任務是守住雁門關,如今驅賊寇數十里開外,明顯大獲全勝。
在難做決斷時,彙報龐盧懿的探子回信,說龐主將批准渡河追殺,並附言,若有把握,一舉奪回燕雲十六地甚好。
言外之意,放開手腳幹。
趙正立得令第一時間渡河,一直追隨的數十精兵也沒絲毫猶豫緊跟,因為他們參軍這麼多年,何曾有過今日這般酣暢淋漓的廝殺,促使他們打心眼折服趙都尉。
四十騎精兵之後,名義上劃分給趙都統的近千兵卒也跟上腳步。
左右偏將猶豫片刻還是跟著渡河,最不情願當屬小都統何瘟,昔日部下搖身一變成了官大一級的千人都統,可他一路戰績又讓何瘟望塵莫及,甚至嫉妒,眼下就連左右偏將都敬他三分,隱約間趙正立竟然成了長寧軍一將之下的人物,何瘟心中有憋屈,卻又無能為力。
兩位偏將看得自然比小都統何瘟深遠,龐主將屢次幫襯趙正立,其中隱情不言而喻,甚至牽扯到朝局也不一定。
他們兩人一無趙正立對背景,二沒他逆天實力,在局勢不明的情況下選擇立身中間,互不得罪,盡職本分的好,立了功跟著喝湯,吃了敗仗有人頂著,如此一想,兩位偏將自然心平氣也和。
二十八日午時左右,慶國長寧軍渡過清河朝灰河追擊。
潰敗的完顏石在黃土坡設埋伏,給了連戰連捷的長寧軍當頭痛擊,不過契丹依舊不敵,趙正立照舊耗著完顏石,餘下兵卒則以命換命,如此打法讓人數不佔優勢的契丹徹底怕了。
契丹再次突圍渡過灰河,朝塑州逃去。
長寧軍追殺到灰河損兵折將接近五成,加上守城門兵力,滿打滿算三千人不到。
如此代價奪回燕雲之地百里疆土,真是應了那句,“一寸山河一寸骨。”
總的來說,慶國六千兵卒對戰契丹兵臨城下的數萬人馬,最後扭轉局面獲勝,並出城擊退近百里,斬的敵方數萬兵馬潰不成軍,己方折損三千兵力,放在十國紛爭也屬上上戰果,在慶國當朝更是首開先河,史無前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