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速五厘米》首映口碑爆炸,上座率達到了百分之百,不少看完電影后的觀眾都在瘋狂安利朋友。
“絕世好片,結局完美,劇情到最後感動到我眼淚都掉下來了,看完絕對不虧!”
“這是我十年以來看過最好的文藝片!”
“在這個大力謳歌青春的時代,《秒速五厘米》的出現簡直像是個異類,內容發人深省。”
觀眾們和影評人在向外瘋狂安利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
那就是整部電影從製片人到監督到編劇,甚至是剪輯和拍攝上,都掛了有衛宮士郎的名字。
再加上影片的主題曲,包括裡面的插曲都是由衛宮一人完成。
身兼四職,還是身兼五職,眾人已經數不清了。
“實在無法相信這世界上會有這麼全能的人,我甚至懷疑,如果米津弘之不是因為自己不能分身的原因,他甚至可以一個人包攬一部電影的所有制作流程,你說恐怖不恐怖?這樣子的能力,簡直是新時代的神!”
這張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出來的截圖,在首映後的數個小時就火遍了各大平臺。
一些知名自媒體更是打出了諸多奪人眼球的標題。
“除了生孩子,這個人無所不能。”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賺到米津弘之的錢。”
“日本影視界高呼:狼來了!”
作為六月份第一部上映的電影,《秒速五厘米》在口碑上可謂是爆了其他電影整整一條街。
在早上六點左右,各大影評網站就分別給出了評分,平均分算下來大概在9.0左右。
而其他同時期上映的其他電影,評分最高的來自國外,也是一部文藝片,整體平均分算下來8.0出頭。
可想而知,《秒速五厘米》在質量上有多麼出色。
六月一日早晨七點。
東京藝術青年特別發行了一則電影專題,著重對《秒速五厘米》進行了一番剖析。
這篇文稿的撰寫人正是赤井。
由於先前的一些事情,東京藝術青年現在逐漸成為了全日本米津弘之粉絲們的聚集地。
這龐大的粉絲量給這家自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發出專題後的一個小時,點選量就達到了數萬,而且還在持續爆發增長。
主編高橋大斗看到這裡,臉都笑開了花。
“哈哈哈,赤井,這次你乾的不錯,回頭就讓社長給你多發點獎金。”
“那裡,這都是主編的功勞,主編教導的好。”
“不錯不錯,我真是越來越欣賞你了啊,赤井,哈哈哈…”
赤井的這片角度新穎的文章,意料之中的,很快便就火了起來。
在米津弘之的粉絲群體帶領下,更是迅速攻佔了各大論壇。
由於電影的實際內容確實很打動人心,現在網上基本上形成了同一聲調:只要你吹《秒速五厘米》,吹米津弘之,那麼我們就是好朋友。
這絕對是現象級的表現。
電影口碑上去了,但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是在於票房。
全日本都在關注《秒速五厘米》的票房能到達什麼境界。
但作為一部文藝片,很多粉絲們也知道《秒速五厘米》在這方面並不具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