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人擔心的事,不會發生的。”
一直沒說話的葉雲舟也開口了:“相信等霍縣被拿下,峽縣會有更多讀書人來。”
畢竟,那些大儒們。
當初可是從南州城,跟著女公子到了上京。
現在女公子又來了東域,想必那些人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畢竟女公子當初創辦時報的時候,說的那一番話,至今他們還謹記在心中。
那便是,讓時報在整個大夏發揚光大,讓整個大夏的百姓,都知曉天下的事。
為了獲取東域戰事的第一手資訊,時報肯定會派人前來峽縣。
所以,劉大人擔心,商人將東域搞得烏煙瘴氣的說法根本不通。
“況且,女公子所說的經商,也不過是朝廷為了增加財政的手段而已。”
其實就是官府披著商人的外衣,從而帶動東域百姓的買賣,把東域的東西,賣到南域和中域等地。
“這,還不是一樣,與民爭利?”
劉元青板著臉說。
寶珠覺得自己手有一點癢癢,咬著牙,氣呼呼的瞪著不識抬舉的劉元青。
“朝廷無銀錢?拿什麼打仗賑災?你們處處鄙夷商人,可衣食住行,處處又離不開商人。”
寶珠抓起他身前的杯子,仰頭一口氣幹了,站在凳子上,俯身瞪著劉元青。
又抓著他身上的衣服:“看看你身上穿的衣服,桌上喝的酒,哪一件不是商人從外面帶回來的?”
東域的百姓,多數以打漁為生。
但打漁也有淡季和旺季,一年到頭也就那幾個月適合出海捕撈,所以……東域的百姓過的並不富裕。
“漁民一年到頭也就那三四個月可以出海,剩餘時間雖照樣出海,但風險極大,要麼冒險出海,要麼都是到城裡做苦力,或者做一些小買賣,才能維持生活。”
“劉大人雖然從小家境貧寒,應該知曉,漁民的難處才是。”
劉元青臉色逐漸變成青色。
他確實出身貧寒,但家中以前並不是漁民,在東域漁民身份低微,都是住在船上,路上並無土地。
劉元青家中雖然貧寒,但也比漁民的生活要好上許多倍。
不然,他家中也不會有這個能力讓他讀書識字,最後還能考取功名。
窮人和窮人之間,也是有差別的。
“劉大人可以靠科舉擺脫命運的不公,可那些真正的窮苦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