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從低武開始的神通主 > 127、鐵血救國,西慈之命

127、鐵血救國,西慈之命 (第1/3頁)

自然不知道滿柯多已經將自己視為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應付過那彥成之後陸淵並沒有消停,陸陸續續又接到了許多人的拜帖。

實際上之前典禮過後就有大量的拜帖投來,不過他那段時間一直在忙著招收門人的事情一直沒工夫理會,現在得知他門人弟子招收完成,步入正軌之後,各方的拜帖就再度如同雪一般飄了過來。

其中有金津最大商會的,有金刀團的,有漕幫龍頭寇中天的,無一不是在金津跺一跺腳就能震三震的大人物。

不過這些人現在在陸淵面前也都稀鬆平常,他考量一下後還是都接下了拜帖,一一與這些人見了一面。

見面也無非都是一些毫無營養的場面話,都只是想在陸淵這裡結個善緣日後好說話,只有漕幫的老龍頭寇中天在親自登門後卻是態度誠懇、自稱管教無方,導致鄧嘯林將魚龍堂搞得烏煙瘴氣,荼毒一方云云。

寇中天乃是一個年近七旬的老者,看上去氣色極差,說話時時不時咳嗽,像是一個普通老人一般,顯然和傳聞中一樣因為突破真武之境時損傷心脈,無論實力底氣都遠不如正牌宗師。

這顯然是來化解恩怨的,而且對方身為一名宗師姿態擺的極低,陸淵也不置可否、態度淡然的就應付了過去。

而寇中天之後,林興朝古看山曾經提到過的天理教,以及所謂的復聖門也陸續投貼登門拜訪。

陸淵對此自然懶得多說,三言兩語便將其打發。

此人生長於魔都租界,從小受過新式教育和思想影響,數年之前便提倡效法古人,匯聚英雄豪傑,共同救國救民,創立鐵血救國會。

他們對陸淵恭敬且崇敬,一上來就慷慨陳詞,毫不遮掩的闡述了鐵血救國會變法革命、救國救民的理念,並且希望能夠得到陸淵的聲援和支援。

此人上門也是拜訪祝賀,見到陸淵真容之後難免驚歎,然後交談的內容,便是旁敲側擊的開始探聽陸淵對金津乃是整個金朝局勢之看法,似乎想以此判斷陸淵的立場及是否能夠爭取。

畢竟金津乃沿海重城、中樞要地,這兩方勢力在此都設有重要據點,現在出了陸淵這麼一個人物自然不能視若不見。

本來被連續打擾清修,陸淵已經不欲再見外客,不過這一方人馬竟然不吃不喝在光武會館之外足足站著等待了兩天的時間,他這才將這行人請了進來。

是以,天理教派出了一位叫做齊藤雲的副教主,乃是一幅仙風道骨的道人打扮,登門之時只帶了兩個年輕的道童,看上去宛如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一般。

此後,數年之內,鐵血救國會的各地組織在沿海地帶遍地開,不斷發展壯大,一直致力於發展科學工業,大力興辦新學,甚至提倡男女平等,使婦女獲得學習讀書的權利。

鐵血救國會的成立也不過數年時間,乃是一名叫做丁開章的有志青年目睹金廷腐敗,國事日非的情景,經常激憤得頓足捶胸,從而早早立下了鼎革之志。

面對詢問,趙書華並未猶豫,擲地有聲道:

他上門之時也是獨身前來,古看山等人並未跟隨,至於拜訪的目的也和天理教的副教主一樣,主要是結一善緣的同時探聽陸淵之立場,看有無發展合作的可能。

“我等漢人血尚未涼,心猶未死,安忍坐視同胞沉淪苦海,如秦越之不關痛癢乎?況國民為國家之成份,國家為國民之集體,未有民弱而國獨強,能不受外人之欺者;亦未有國弱而民獨存,能不遭外人之毒害者。欲保吾身須先強吾國,欲強吾國,須強吾民。吾民強斯吾國強,吾國強斯吾身不至東低首於侏儒,西下氣於碧眼黃鬚之族矣.”

這一組織成員來了好幾個,和前兩者不同的是鐵血救國會並非武力見長,領頭的分會長趙書華乃書香世家出生,並無多麼高明的武功在身,跟隨他來的幾個也都是一腔熱血、滿腔抱負的讀書人、年輕人。

陸淵饒有興趣的問道:

“金廷腐朽,列強虎視,三十六省萬萬民猶如案板之上的魚肉,隨時便被分食,如此情況如何才能強民乃至強國?這所謂的強國,又是何人之國?”

但是說到底,天理教還是個邪教,哪怕教主趙無極也是一名七境之宗師,照樣難成大事,日後終歸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他當然不可能與其扯上任何關係。

而副門主齊藤雲離開後,緊接著投貼拜訪的便是聖平天國餘部,如今改名叫做復聖門的副門主洪川江。

天理教以蠱惑人心、愚弄洗腦百姓起家,雖然數十年前曾經在天京起事甚至攻破紫禁城,震驚天下。

對方要不是自曝身份,陸淵也很難將之和一個邪教頭子聯絡起來。

陸淵也是一樣隨便應付了過去。

如今的封建禮教時代提出這等理念的絕非一般人物,也正是瞭解到這些,陸淵才來了興趣,耐心傾聽完金津分會長趙書華的闡述:

最新小說: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 另類修仙的我,氣哭百萬修士! 巫墟 御獸從旅行青蛙開始 玄幻:開局吃軟飯,出世即儒聖 星墟道心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從斬妖除魔開始鎮壓諸天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陰陽聖尊 仙子不興煮,得用黑鼎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