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靜靜聽完,再次讚歎說道:“妙,此茶功效之妙,公子見解更妙,簡之是一語道盡,不是懂茶之人是講不這麼透徹的。”
“法師,你又誤會了,我才幾歲?能有幾分見識跟人生體會?
這一番論斷還是家師所評。”狄仁傑直言道。
兩次提起這個家師,玄奘終於忍不住追問道:“不知令師是我佛門哪位大德?小僧當去頂禮拜會。”
狄仁傑第二次大笑了起來,“法師,原以為你西行十幾年求得了照見五蘊皆空的佛法大道,沒想到卻還是一個凡夫俗子。
有這等修行境界的,為何只能是佛門大德?佛本是道,修行都是修心,未必要選修佛這一種法門才能有此見識。
家師乃是長安杜少清神醫,他不屬佛道,論出身是個儒家,論修行是個醫家,可論學識淵博,卻是個博學的雜家,通曉百家又不拘於一家。
嘖嘖……家師這等人物,我這個弟子真的不好評判了。”
玄奘被狄仁傑嘲諷一陣,也不惱,反而誠實說道:“貧僧資質愚鈍,還未能照見五蘊皆空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
因此才西行求經,為的就是帶回佛祖真法幫助世人開悟,現在終於有所功成,帶回經書舍利等聖物,未來佛門興盛……”
“等一下,和尚,你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只知道一味向著你自己心中追求去做,卻忘了這世間芸芸眾生,到底需不需要你來開悟?
若是不需要呢?你難道要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到眾生頭上?
那你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是開悟世人?幫助世人解脫,還是為了你個人的夙願或者聲譽?”
狄仁傑加重了語氣,已經不在稱呼對方法師了,反而不客氣的喊對方和尚,因為短暫的接觸,狄仁傑發現,對方似乎太過於盲目的崇拜佛祖和教派信仰,從而忽略了佛法真意。
這樣的人,即便是頭銜再大,狄仁傑也不喜,甚至說厭惡,正應了那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玄奘辯解道:“世人皆苦,既然有苦,自然是需要解脫的,助人脫離苦海,是我等的夙願。”
“誰告訴你世人皆苦?”狄仁傑反問道。
“佛祖說的。”
“你見過佛祖?佛祖親口跟你說的?”
“佛法錄有佛祖的法旨……”
“那就是了,典籍記載就是正確的嗎?你確定不是後人篡改的?
即便是真的,你確定佛祖不會說錯話?
即便佛祖不會說錯話,你就能確定,你所理解的,就一定是佛祖說此話的真意?”
狄仁傑直接來了個三連懟,饒是玄奘以舌辯稱雄整個天竺國,此時也有些驚愕,嘴巴張了張,不知道是反應速度跟不上還是真的語塞了。
良久之後,玄奘雙手合十,認真說道:“狄公子是少林達摩祖師點化的佛子,貧僧由心敬重,佛子如果要跟貧僧論道,要指點貧僧,貧僧求之不得。”
論道??
狄仁傑忍不住想笑,自己真的沒興趣也沒心情跟你一個舌辯僧人饒舌。
但知道眼前之人不僅是個執拗之人,更是個高傲之人,只要駁倒對方才能罷休。
所以狄仁傑說了一句話:“論道我沒時間,我只有一個問題問你,什麼是佛?”
玄奘眼神微閉,沉思片刻,臉色凝重,朗聲道:“佛是法、是道、是眾生、是萬物,佛無處不在……”
“打住打住!
我不要你引經據典,那是在用佛法解釋佛法,跟玩文字遊戲一樣,你我應該都是個務實之人,別虛繞了。
咱們都承認,佛無所不能,那一定能用最簡單最易懂的話來解釋,甚至一句話就能點化世人開悟,你有沒有這個本事?”
這……這怎麼能這麼理解?玄奘從沒遇到這種論道的說法,路子太野了,我沒玩過呀!
一時間玄奘額頭見汗了,心中暗道,佛子就是不一樣,自己遇到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