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正事,父子二人就這麼一邊品茶一邊閒談,直到一壺茶終了的時候,二人起身。
李二拍著李恪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兒啊,朕若一朝不在,這十萬海軍,就是你將來的護身符,你可要記清楚了,將來別讓他人再算計了。”
幹了一輩子的李二心裡清清楚楚,皇位不能傳給自己中意的老三,那就只能傳給皇后生的兒子,長孫家能算計李恪一次,將來就會算計他第二次,作為父親,他不想看著兒子日後慘死。
至於說李恪手握兵權,會不會起兵謀反一事,根本不用擔心,那是十萬海軍,上不了岸的,大唐現在內部各州道都被經營的很好,十萬騎兵可能是個隱患,但是十萬海軍,根本不可能是,所以這一招可以說一箭雙鵰兩全其美。
李恪哪裡不明白父親的苦心,雙目含淚給李二磕頭拜別。
數日之後,斥候來報說,追擊齊王李佑的人失敗了,沒有追上,齊王李佑已經回到了封地。
緊接著就傳出了齊王李佑起兵謀反的訊息,一時間朝野震動。
百姓不明其意,心說今年是怎麼了?皇子接二連三的謀反?大唐根基不穩嗎?
這次是真謀反,李二是真的發怒了,大罵李佑禽獸不如。
當然了,幾乎沒人把李佑謀反當成一回事,一個小屁孩,沒有根基沒有實力,靠什麼敢起兵謀反?頂多就是為禍一方,隨便派個人去就能制住他。
李二倒好,根本就不派人了,直接一紙詔令過去,正在歸途的李績,匯合嶺南海軍一起,走海上去齊州平亂,於是這位齊王殿下剛起兵謀反不到三十天,就被鎮壓生擒了,這其中還包括來回傳遞資訊的二十多天。
最奇葩的就是,返程大軍一路押送著高句麗的俘虜,現在倒好,俘虜又多了齊王李佑一群人,這畫面,就好像杜荷這幫小子滅了兩個國家一樣。
杜家商會這邊,武照卻接到了杜少清一個奇怪的命令,再次向東北方向輸送糧草,而且規模上絲毫不亞於上次的大戰。
這是做什麼?大戰都結束了,雙方履行約定,我們一方只要付錢就行了,而且杜家商會已經準備了足夠的貨物充當履約軍費,現在還運糧做什麼?難不成還要再起大戰?可是,打誰呢?東北這個時候好像已經開始下雪了吧。
滿腹疑問的武照去找丈夫理論,杜少清悠然道:“上次是做軍糧的,這次是出糧食救濟我們的百姓,性質不一樣了。”
“我們的百姓?
夫君,你是想運到營州救災嗎?可不對呀,明明你說的是運到扶余城屯糧。”武照越聽越迷糊。
杜少清從書房取出一張不大的低頭遞了過去,“這是東北方面諸國地圖,從這個冬天開始,全都劃歸大唐了。”
“什麼???
這不可能!咱們不過是借兵滅了高句麗一國,其他幾個小國家還沒……
不對,你不會是驅虎吞狼之後,還想來個漁翁得利,讓大唐順勢出兵,一統東北之地吧?
我的天吶,夫君,你也太狠辣了吧,這招數都用?豈不是讓天下人罵你無恥?背信棄義?”武照驚呼道。
杜少清將夫人按在椅子上,安慰道:“安心啦,冬季不打仗的道理你忘了?從大唐借兵哪有那麼容易,你猜錯了。”
武照追問道:“那是怎樣?如果不是拿下這些小國,夫君怎麼能說這些都是大唐百姓?”
“不戰而屈人之兵呀!
我之前說過,此戰過後,讓這次的胡人兵馬活下來不足三成,現在他們就是拔了牙的老虎,嚇唬一下就投降了。
然後我這批糧食過去,順勢把那些百姓給收買住,嘖嘖……恐怕這將是咱們杜家商會歷史上做的最大一單生意了。”
杜少清說著,竟然忍不住遐想起來。
武照驚訝的長大了嘴巴,腦海裡不停推演著這件事的可行性,直到最後豁然開朗,看著洋洋得意的丈夫,不知道該誇還是該罵,最後忍不住過去踩了對方一腳啐道:“呸!壞人!
你這麼能算計,怎麼不去當皇帝呢?”
“當皇帝?別鬧了,當皇帝有我現在逍遙自在嗎?”
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