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隱飛離陰陽界,一路青藍昊光疾馳,直往無為道界西南方飛行而來。
他曾走過一趟靈臺山,如今再走也算是老馬識途,大半日過後,已然飛行在浩渺無際的紅海之上。
正行處,忽見前方:靈光放射,奪空映海,顯露出一座直聳虛空的大山來,周匝祥雲繚繞,滿處奇彩飄蕩,其中宮樓殿閣隱約可見,正是鴻鈞老祖轉移在西南紅海之上的靈臺山!
方慶隱急驅青藍昊光前行,眨眼千里已過,卻早就被靈臺山守山大神畢蒙發現。
當看見青藍昊光飛臨時,他便知到是方慶隱又來靈臺山了,因此飛一團火燒雲迎接上去。
堪堪之間,覿面相撞,畢蒙停駐火燒雲,拱手作揖道:“方先生久違,小神在此恭迎大駕。”
“原來是畢蒙大神,久違久違……” 方慶隱也定住青藍昊光,拱手回禮,然後迫不及待問道,“大神可知老祖現在何處?”
“老祖剛剛才安置好吳回、共工、相顧三位大神,此時正在三星洞宣生殿上靜坐養神。”
“如此甚好,請大神速速領在下前往,在下正有緊要之事拜見老祖。”
“這是自然,值此靈臺封神之際,方先生若是沒有緊要之事怎麼會來靈臺山?請方先生速隨小神前往。” 畢蒙一催火燒雲,前頭領路而去。
方慶隱驅駕青藍昊光隨後跟行,徑來靈臺山三星洞宣生殿拜見鴻鈞老祖。
鴻鈞老祖自發出十二道引渡貼後,便吩咐燭龍蚩尤加緊督促四府眾神打造正府一十二部府邸,準備隨時迎接一十二路山海神魔完劫歸位。
果然不過數日,大言山犁靈、天櫃山九鳳、及其部將如大墩少澤等、便被昔日在陰陽界上空架起的、青光圓劫道引渡到靈臺山來了,稍後九山相柳和玄丹山孟翼也被引渡到靈臺山,而就在剛剛不久,巫山吳回、不周山共工和不距山相顧又被引渡而來,且都已經安置妥當。
此時,鴻鈞老祖盤坐在宣生殿上,暗自屈指一數,已然有七位山海神魔歸位靈臺山。
思想起這三十多年來,嘔心瀝血親自主持的靈臺封神大計即將圓滿成功,他不禁發出聖人的和善滿意微笑:照此下去,再過數日,另外五路山海神魔必定前來歸位,到那時便可以完成靈臺封神大計,還天地和善之氣與萬界太平,而這場無為道界因 南方“罍山坍塌,煞靈逃逸”而造成的劫外之劫也終於可以落下帷幕,三十六天眾神聖仙賢也終於可以松上一口氣。
想到此處,鴻鈞老祖心頭怡然自樂,微微籲出一口氣息。
卻就在這時,長風浩蕩,落光如電,兩道身影已然降落在宣生殿外的長階下,正是畢蒙和方慶隱來至!
二人各自整理儀容一番,畢蒙拾階而上,先自回稟鴻鈞老祖;方慶隱則站在長階下,等候鴻鈞老祖召見。
畢蒙小心謹慎地走到宣生殿外,恭敬稟報道:“啟稟老祖:方慶隱方先生有緊要之事前來拜見老祖,此時正在殿外階下等候。”
“嗯,我知道了,你喚他進來吧。” 鴻鈞老祖早料到來者是方慶隱。
“諾。”畢蒙應諾,
轉身傳喚:“請方先生入殿拜見老祖。”復退在門旁侍立,以應老祖隨時吩咐。
方慶隱聞聽傳喚,又整了整袍袖,小心翼翼地踏上了長階,一步步走將上來,邁過門檻,走進大殿,距鴻鈞老祖足前丈餘遠跪下,虔誠叩拜:
“弟子方慶隱叩見師尊。”
“嗯,不必多禮,有什麼緊要之事你就坐在那裡說吧。”
“是。”方慶隱直身跪坐,恭恭敬敬道,“啟稟師尊:此前師尊引薦一十二路山海大神前往陰陽界應宗布大神之劫,就在一個多月前,已有犁靈、九鳳、相柳和孟翼四位山海大神死於宗布大神的彤弓素矰之下。
弟子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再看見其他八位山海大神遭遇同樣不幸,便在陰陽界歸望坡擺下一座山海鴻圖阻止宗布大神殺戮,希望宗布大神和八位大神都能夠平安渡過此次山海劫,同時化解陰陽界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