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的軍隊,在外圍的雲度帝國的先頭部隊,與石門內的守軍前後夾擊,意欲全殲這支零散軍隊,彭清與王氏兄弟在與雲度在石門鎮門外東南處交戰,石門守軍遣出千人軍,擊陸凡餘部,陸凡率部力戰兩軍僵持。
陸凡遣了數百人軍隊乘守防守鬆懈,登巖攀壁突進石門鎮。
片刻,城內滾起濃煙城牆之上殺聲震天,城外的死士不知為何,進退不知,片刻石門城牆大門全開,只是站著一群人,各是浴血全身,眉宇間的江湖的豪匪之氣隱現。
軍隊入城,改旗易幟,鳴角示其意,見城門易主,敵軍亂了陣腳,且戰且潰向遠處逃竄,陸凡率軍在後追擊掩殺,大勝。
後領軍與彭清等部兵合一處,以眾擊寡,擊潰雲度伏兵,一通亂戰,追擊中彭清所率的神箭連射殺敵軍主將,傷敵副將,致使敵大敗,斬敵首千九百餘眾。
此役雖是一番苦戰,卻與所料之艱辛差了些許,自損數百餘,卻斃敵數千餘眾,可謂大勝。
入城後方知,此役主功在城內奇襲,此功在江湖好漢的捨身忘死,護國為家之舉,而此舉乃江湖中人秘密聯絡,切合軍隊攻伐,奪回失地要塞。
城內一片狼藉,雲度敵軍兩百餘人皆陣亡,而江湖人士死傷數百人,損傷幾乎是敵軍兩倍,慘烈度異常血腥,伏屍遍地,血塗檣櫓。
江湖天下,一樣的目的,不同的方式。
如今兵合石門,將石門固守的如鐵壁,水瀉不通,使得敵軍援軍不得透過,敵人盡困關內。
戰爭總是伴隨著諸多問題,其一如糧草補給等,現實的問題便是,石門常年駐軍只有一千餘人,但是陸凡所部近兩萬餘人,糧耗是平日準備的十餘倍。
如若不能妥善處理,恐怕敵人軍隊未到,己軍已亂。
其二派系不同的相互傾軋,陸凡已經接到後方追擊雲度潰軍的數封書信。
信中或言,如今敵人退路已被切斷,無路可逃。古語云:困獸猶鬥,何況是訓練有素的雲度敵軍。故而希望陸凡放任部分敵人逃走。
或言陸凡理應主動出擊,迎擊敵軍來援之軍。或言不應放走敵軍,將敵人一鼓作氣殲滅····
以上信中說言,陸凡等人皆有所慮,圍而殲之,必然傷亡會更加慘重。
若欲留一線生機,讓其轉而逃向其他方向,則傷亡必定會大減,殲擊要易得多。
但是敵人未全殲之責,責全在陸凡,且若逃軍路上之過亦可說是陸凡之責。
若主動出擊,也可能覆沒,一時間軍隊追擊與否不能確定,只得駐於石門。
故而,陸凡只是按兵不動,在石門城關內的散兵再次集結,站立山頭,也並未有所在意,只是閉城不出。
次日,軍隊集結由林慄率四千人,彭清率三千輕騎,各自出發直奔石門最近的塔木,辛巴兩座衛城。
三城互成犄角,相互守望,禦敵事半功倍。
不僅分攤了石門兵力,解決了糧草的壓力,也使得石門更加穩固,這是眾將商量的結果。
眾將皆請命願往,攻克二城,鑑於此事的重要,讓林慄和彭清各自領軍,取下二城。
手下精銳良將隨其挑選,林慄選擇老搭檔王勝為副將,彭清選擇了一個先鋒統制為副將,許多不知名的年輕軍官,組成一支軍隊。
期間據通訊兵稟報,兩軍皆順利攻克兩城。
據死士在天上探得訊息,兩支軍隊都已攻下兩座城池,塔木,辛巴盡在兩人兩人控制中,但是代價也是不小,都是近百餘人的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