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龍正常狀態下的戰力,並不比鵬王低多少,只不過因為追殺貂王而元氣耗損得差不多,又被鵬王意外襲擊,這才糟了重創。逃進白虎王的領地之後,感應到鵬王返身回去了,連忙找了個秘密之地躲起來療傷。他此時可不敢公然在白虎王面前露面,如果白虎王發現甲龍此時的戰力下降得厲害,絕對會吞噬了他。
妖王之間,除了弱肉強食的規則,是沒有感情和道理可講的。處在食物鏈的頂端,誰都不願意有個威脅到自己安全的存在。其實人類亦然,失去了仙盟這個約束,九大教就漸漸露出了獠牙。這或許是所有動物的天性,並不因為智力的提升而仁慈,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抑制異端的發展。理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個理由其實是可笑的莫須有,反正就是在進化或修煉過程中,搶先了一步的強者,擔心其他人或族類遲早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想方設法地遏制其他人或族類的進步。
人類在進化中佔得先機,為了不讓其他族類進步,喊出冠冕堂皇的口號,叫做降妖除魔。降妖除魔為何,真的是妖魔壞到十惡不赦了嗎?真的是因為妖魔吃人、害人嗎?從生命平等的角度看,人類殺的獸類,比妖魔殺的人類要多無數倍。人類天天吃獸,在獸類看來,人類才是徹頭徹尾的惡魔。
道理是無法講通的,無非是誰拳頭大誰有理。別說異類,同類之間也是一樣。任何時空的霸主國,總會千方百計,或明或暗地打壓新興國家,手段或蠻橫或卑劣。當然,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能說自己卑鄙,他們會戴上一副虛偽的面具,說是維持世界秩序。什麼秩序?本質上就是他一直當霸主的秩序。
至於獸類,他們不需要虛偽,全看實力。何況在獸類眼中,鵬王、貂王、虎王和甲龍王並非同類。如果不是彼此之間都拿對方無可奈何,燕回山早就不存在四大妖獸王了。
整座燕回山脈,東西綿延三萬餘里。勢力上大致分為四段。最西端約有三千餘里地因為法教坐鎮,妖獸王輕易不敢涉足。人類的聖人,戰鬥力要比自然進階的妖獸王強大得多。
但聖人們也不願深入燕回山,因為他們的功力級別太高,維持功力不降就需要大量的元氣補充,更別說還想再進一步了。而這個世界空間中的元氣含量可以說比較稀薄。聖人們單靠打坐靜修遠不足以彌補其日常所需,往往需要呆在高階靈晶構建的聚靈陣中,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洞天福地。他們一出手,其損耗的元氣的價值,往往價值連城,所有沒有足夠大的價值,或者非生死存亡關頭,他們一般是不出手的。
高階修士進山滅妖不值得,低階修士又未必是妖獸的對手,所以只要妖獸不威脅到教派的安全,法教修士們也就懶得管燕回山內的妖獸。
三千里向東之後的部分,四大妖獸王各佔了一段。最接近法教的是貂王的領地,其次是甲龍王,再就是白虎王,最東端是鵬王,各佔了數千裡到將近一萬里的山界。
妖獸王之下,還有數量不等的妖獸,相當與人類的中低階修士。不過都是這四大妖王的至親。其他靈獸一旦露出一點可能進化成妖的苗頭,這四大霸主絕對會第一時間將其擊殺。
妖獸王和其家族,往往活動在中心地帶一兩千裡方圓的區域,因為他們知道外界人類既強大又狡猾,不敢離老巢太遠。這方圓兩千裡地的各種動物,足以提供的食物供應了。
高遠風和羅玉雪,這次進山將近一千里,其實還未進入妖獸的活動區。妖獸之下的靈獸,高遠風和羅玉雪已然可以輕易斬殺,所以一直沒遇上太大的危險。這次之所以遇上白虎王和甲龍王,並非是巧遇,而是白虎王和甲龍王在幾千裡之外就感應到了四靈珠的氣息,專門尋過來的。當然如果離得太遠的話,妖獸王也感應不到。此次高遠風
(本章未完,請翻頁)
和羅玉雪所處的位置,剛巧在白虎的領地之內,又離甲龍的領地不是太遠。
白貂是湊巧了,剛好路過。如果它在自己的領地,離這裡一萬幾千里,是感應不到四靈珠的。
妖獸不像人類,它們不會修煉,所以沒辦法靠修煉進階,往往都是意外。白虎王和天鵬王是運氣太好吃了奇花異果。甲龍王則是因為吞噬了靈礦裡的靈晶。白貂是變種,本來是食肉動物,不會啃食泥土,可這隻貂是噬金貂,有噬金鼠的血緣。跟穿山甲的變種甲龍一樣善鑽山打洞,也是吞食地底的靈晶而進化為了妖獸王。
貂王的體積小,速度快,又靈巧,兼之自然凶煞之氣不大,所以經常在整個燕回山遊蕩。其他三大妖獸王則不行,體型巨大,凶煞沖天,一出動就驚得滿山的鳥獸四散。而妖王又有強烈的領地保護意識,絕對不會允許跟自己一樣強大的傢伙入自己的領地。
於是最為狡猾的白貂恰好遊蕩到附近,也感應到了四靈珠的氣息。就收斂本身的氣息,潛藏在羅玉雪懷中,等高遠風一取出土靈珠,就飛快地半路搶奪走了。它沒回自己的領地,是擔心甲龍追殺到自己領地之後,會將自己領地上的食物都嚇跑了,還有就是怕招致法教聖人的注意。所以逃往鵬王的領地,禍水東引,讓鵬王對付甲龍王。
鵬王挖不出深藏在地底的貂王,只好守在山峰上,等著白貂所言的造化。白虎王得了金靈珠,也躲回老巢去煉化去了。甲龍此時不敢現身,隱伏在底下療傷。高遠風和羅玉雪所在地周圍的靈獸猛獸之類,都被三大妖獸王嚇走了,使得高遠風和羅玉雪修煉時,安安靜靜,沒有絲毫打擾。
因為有旌山靈礦,高遠風的修煉一向比較奢華,不佈設聚靈陣似乎就不會修煉內功了,連走在路上,都要在馬車裡佈設小型聚靈陣。所以他的元力,早就儲滿了丹田和全身所有穴位,增無可增。除非是出手消耗,才有可能繼續吸取外界的元氣。
跟天風研究功法時候,高遠風發現漩渦往往會增加吸力。所以他在多次試驗之後,將自己的內力功法做了小小的改動,讓內力以漩渦的方式而不是直線水流的方式執行,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
別人修煉,就如呼吸空氣而留下氧氣是一樣的道理,吸進的氣多,有用的靈氣或元氣含量其實不多,能留下的更少。他則不然,就像電磁場的異性相吸一樣,控制體內元氣漩渦的旋轉方向,可是極大地增強對空中元氣的吸力,使得他好似在呼吸純氧。於是,不損耗太過的話,現在又不提升功力,所以高遠風已經不需要聚靈陣了。
這次之所以還是佈設聚靈陣,一個是為了羅玉雪。天風為她改造身體的時候,同樣幫她改造成了穴位也可以儲層靈氣的結構。羅玉雪體內,靈氣還未完全充滿。第二,高遠風需要的神識能量。空中同樣存在神識能量,但高遠風沒那個時間和耐心來慢慢修復自己神魂的損耗,還是習慣用聚靈陣來高速灌注。
大量的靈獸獸丹被安置到陣眼,高遠風運起‘神遊天外’只吸收其中的神識能量,而靈氣能量則全部由羅玉雪去吸收。
聚靈陣中的神識能量,是空中的無數倍,可高遠風依然嫌慢,因為吸收太慢,他突發奇想地想試試,神識能量是不是也可以透過漩渦的方式加大吸力。反覆調整之後,果然有效。高遠風大喜,頭上的百會穴、神府穴、神明穴等,形成一個個小漩渦,高速拉扯著空中的神識能量灌進高遠風的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