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風的主張確實幼稚。這個時代上位者根本不考慮民心向背,民眾在上位者心中,只是他們牧養的‘牛羊’。民眾也不敢為自己的權益起而抗爭,因為修者的武力,跟一般民眾的武力相比,差異太大,大到不可逾越。
高高在上的超人們,哪裡會在乎民眾的心願。普通草民,又哪裡敢違逆被他們視為仙神的上位者。
皇甫纓和高成同樣不贊成高遠風的主張,哪怕高成原本出身於貧民。不過他們對高遠風過度寵溺,任他‘胡作非為’。
高遠風是因為見識過雁湖郡百姓的悽苦,見識過楊開部的苦苦堅持,再後來周致為了攻伐高遠風屬下的陳若虛雷千鈞部,而搜刮陳地造成陳地群起反之;高遠風是因為覺得自己有餘力為百姓做點事,為這個世界增添一點讓人心暖的笑容,這才有了為草民考慮的閒心。
既已有心,自然會堅持。
高遠風換了個角度,“舅爺爺,宋家已經伏誅,此地已是皇朝直屬領地。我想陛下也不願看到領地內民不聊生吧。此地的賦稅,將直接上交皇朝。民眾越富裕,上交的賦稅不就越多嗎?無論如何,保持安定,總比動盪要好。”
皇甫仁還是那句話,“那是天官府和地官府的事。”
“好,我承認是天官府和地官府的事。但他們目前還沒來不及管不是。作為皇朝臣子,難道不該為國為君出點力?”高遠風堅持道:“我準備暫且派人將此地拾掇一下,等天官府地官府派人接受的時候,轉交他們就是。好好一座城池,何必非要讓它變成一個爛攤子再來收拾?
還有,松河城的軍隊,若是強行遣散,士卒失去賴以維持一家生計的薪餉,急切間又沒有謀生的手段,終將是遺患。
我準備讓人接受,改編。部分人保留,將來未必不是皇朝一支生力軍。部分人遣散,但會給他們一個緩衝期,直到他們找到能夠維持一家生計的活路。”
皇甫仁知道阻止不了倔強的高遠風,提醒道:“你這是犯忌知道不?以前在周國所作的那些犯忌之事,陛下不會在意,因為那是郭禮斌蠱惑你去做的。而今身屬皇朝,有些事就不能隨便做了。
非得自惹麻煩是你的事,建議你同時寫封奏疏,向陛下陳述你所作所為,都是為國為君。
還有江一帆之事。你知道江一帆的身份嗎?魚龍幫幫主江人傑的三子,江家天資最為出眾的英豪。你將他放了,但願不是縱虎歸山。你也得把這事說清楚,不然將來魚龍幫再與璃鳳為敵的時候,你脫不了縱敵的嫌疑。”
高遠風虛心受教。飯後,立即起身去城內處理松河城遺留之事。
高遠風招來加入親衛隊的郭野鶴和郭家鳳,跟他們說清自己的打算,讓他們挑一些人一起留下,撐起松河城。松河城的中高階官吏,被皇甫仁殺得幹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乾淨淨,不得不多留一些將官來擔任各個職司。
郭野鶴倒是大喜,松河城原屬六階,就算降級,也起碼相當於五階,郡城級別。主政松河,相當於一郡郡守。這可比自己老父親的職位還高。
郭家鳳卻不肯留下,堅持留在親衛隊裡。
高遠風只好將高開山招來,命令他留下,負責改變鬆河軍隊。郭野鶴則負責政務。
也不知高遠風在船艙裡跟皇甫仁的對話是如何傳出去的,滿城皆知。以致等到郭野鶴高開山基本掌握局勢,高遠風揚帆啟程的時候,松河南北兩城的民眾,居然自發到河邊為大軍送行,大聲頌揚高遠風的功德。
感恩高遠風是必然的,高遠風並未強掠松河城一米一粟,補充軍需都是服了錢的。而且減輕了松河城的賦稅,因為少了宋家這層盤剝,除了上交皇朝的貢奉,就只需要維持本城官吏和縮減了的軍隊所需。
有鄉老抬來一塊空匾,非要請高遠風親手書寫‘長生祠’三字。松河城的民眾,執意要為高遠風建長生祠。
高遠風並未因百姓的頌揚而沾沾自喜,松河城之變本就跟自己路過有關,又沒有花費自己太大的精力,且不用自己出資,順手為之而已。
高遠風接過白髮蒼蒼的鄉老遞過來的大毫,飽蘸濃墨,龍飛鳳舞地寫下‘聖恩祠’三字。對訝異的鄉老們說,“此乃陛下天恩,憐惜蒼生疾苦。這才斬宋氏,輕賦稅,造福萬民。我是陛下臣子,奉旨而為。你們要謝的不是我,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