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風的靈覺何等敏銳,忽然察覺到周飛燕臉上的絕望,心裡一軟,勁力一收。彈出一指,一縷靈力飛出,靈巧地繞了個彎,擊中周飛燕腦後的暈厥穴。再一縱馬,將周飛燕提到手裡。
高遠風身後所有人都知道高遠風的功力,不擔心他吃虧,即使看到情況不對,也基本沒動。可樂樂、左封和周飛燕的親衛營就不一樣了,驚恐地縱馬一擁而上。
高遠風無動於衷,還有閒暇摸了摸湊過來的周飛燕那匹踏雪黑旋風的大腦袋。踏雪黑旋風居然還認得高遠風,讓高遠風感概不已,要是人都像馬一樣始終如一該有多好。
等左封等人接近的時候,將周飛燕往樂樂面前一丟。樂樂趕緊手忙腳亂地接住,差點兩人一起摔下馬去。
看到周飛燕沒事,左封和親衛隊尷尬地勒馬或轉向,不管高遠風和周飛燕如何鬧,他們也沒資格說什麼,更不敢出手。
左封訕訕地打招呼,“高,高將軍。”
高遠風擺擺手,“喊他們讓道,不要逼我翻臉。周飛燕醒來,你就說擋不住,我是超人嘛。”
樂樂重重地哼了一聲,本想犟幾句嘴。
高遠風神識一放,嚇得她一哆嗦,然後倔強地嘟著嘴,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左封嘆口氣,朝後面揮了揮手。河西守軍嘩啦兩邊一分,讓出中間的官道。
高遠風的隊伍緩緩前行。馬車到高遠風身邊的時候,親自駕車的高成下意識地停了下來。幾息之後,皇甫纓情緒低落的聲音傳出來,“走吧。”剛才高遠風和周飛燕大吵,聲音極大,皇甫纓都聽見了。原本好久不見她一直看作孫女且現在又是孫媳的周飛燕,是有很多話要說的,而今卻覺得說什麼都無趣。
親衛隊護著車隊繼續出發,高遠風和左封,以及抱著周飛燕的樂樂,像是雕塑,各自望向一側,不相對也無語。
車隊遠去,高遠風收回目光,掃了左封和樂樂一眼,抖了一下韁繩。坐騎開始邁步。
樂樂實在忍不住,“高,高,小流氓,你和郡主······?”她問不下去了。
高遠風回頭,看了看樂樂,又看了看她懷裡的周飛燕。周飛燕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她其實已經醒了。
高遠風長嘆一聲,“唉~。命運弄人,以後······,有沒有以後,我也說不清。我還是那句話,我不可能做周家人,除非,除非她願做高家人。”說完,靜等了一會。
樂樂、左封沒資格評價,而周飛燕也默默無言。
高遠風黯然回頭,拍馬去追自己的隊伍。
趕上隊伍,高遠風一頭鑽進自己的馬車裡。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有拿修煉來分心。分心還不能修煉神識功法,唯有修煉肌體共振術來折磨自己,靠劇烈的痛楚來忘卻煩惱。
整個隊伍,因為高遠風的心情不佳而有些抑鬱。這件事上,祥媽都沒法勸解。唯一有資格說話的皇甫纓,卻沒那個心情。
此後一路,倒是沒人敢攔道,而且還有不少人投奔。曾經皇甫纓的親信手下,不少人脫了周軍軍服,勸都勸不回去,默默地跟在車隊後面。高遠風在常山鬧得那麼大,事情已經掩蓋不住。大週上下,舉國震驚。不敢公開討論,但私下卻議論紛紛。有為皇甫纓不忿的,也有指責皇甫纓高遠風過份的。
部分皇甫纓曾經的鐵桿下屬,自然對周王的做法感到心涼。就這樣一路走到洛都,皇甫纓終於發現情況不對了,因為洛都張永強,居然抗旨,不依旨卸職,而是公然豎起了皇甫纓的金鳳旗。高遠風一出常山,周瞻就飛鷹傳旨,調張永強為尚書省上大夫。其用意,不言自明。
高遠風沒有對外宣佈叛周,周國也沒有宣佈高遠風為叛逆。雙方之間還剩最後一塊遮羞布。周瞻此舉,未免沒有試探的意味。張永強若遵旨而行,周瞻或許還會有下一步的動作,比如試探著調換高遠風的部屬將領。
張永強抗旨不遵,周瞻震怒,卻無計可施。若調集大軍攻打張
(本章未完,請翻頁)
永強,那是自毀江山,逼高遠風造反。好在張永強雖然豎起了金鳳旗,卻也沒有公然宣佈叛周。
張永強不是不想叛周,是等皇甫纓拿主意。誰知馬屁拍到了馬蹄上,皇甫纓大怒,“混賬,誰讓你豎金鳳旗的?”
前來迎接的張永強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是看您老豎起了金鳳旗。”
皇甫纓抬頭看了看自己車頂的金鳳旗,怒氣一下就洩了,人顯得萎靡無力,煩躁地對高成說:“撤了,撤了。”無論如何,她也不想看到周國因她而分崩離析。
洛都城上,重新豎起大周軍旗,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不過讓周瞻緊張的是,大周軍旗旁邊,不再是大周徵北軍的旗幟,而是換成了猛虎嘯天旗。
張永強堅持要投奔高遠風麾下,因為高遠風是皇甫纓的親孫子,也就是皇甫纓的唯一繼承人。理由是周瞻已經免去了他徵北軍統領之職,而洛都郡守的職務,還在周飛燕身上。
皇甫纓苦惱了,不止是張永強,其他堅持跟著她的許多人都一樣,家人還在周境。高遠風靈機一動,“奶奶,讓周王送過來,我們再還他洛都。”
“這不行!”高成激動地反對。
皇甫纓眼一瞪,“你想幹什麼?”
高成囁囁,怎麼都不敢說出高遠風的真實身份。
高遠風笑著拍了拍高成的肩膀,“爺爺,從今天起,你退養,不許再參與公事了。唯一的任務,就是陪好奶奶。有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當馬牛。你們當馬牛的時間已經太長,真的夠了,足夠了。二老操勞了一輩子,歇歇吧。”
然後對長相普通卻一臉堅毅的張永強說:“張將軍,按我說的,給周王上書。還有,你的下屬,徵求他們的意見,必須是自願。我不會強求任何人,你也不準為難任何人。我想,更多的人還是不願家人背井離鄉的。
你就在這裡等待,接到你們的親人後,就去······,爺爺,我們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