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正在監督兵士修路的時候,手下報說山裡的魏延回來了。
徐晃聽後,便回到帳篷,將魏延引了進來,說道:“將軍辛苦了。”
魏延這半年多來,一直都在漢中附近的秦嶺山脈和米倉山中拔除魏軍的哨探據點,這段時間裡,漢中周圍的幾十個哨點皆是被他一一連根拔起。
然而魏延臉色卻沒有高興之色,說道:“魏軍狡猾,他們只在每個哨探點放很少的人,且遇襲後馬上逃走示警,事後又出來重建,我這邊看著戰果不錯,其實收效甚微。”
“以魏軍的防範程度,將來攻打漢中,從密林行軍偷襲是不太可能行了,看來還得從正面進攻啊。”
徐晃聽了,安慰道:“無妨,我們這邊還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丞相已經發令,說今年到此為止,明年他會親自帶軍過來,全力攻克漢中。”
魏延聽了,頗為意外道:“今年不打了?”
徐晃道:“如今馬上過冬,還有百多里山路尚未修好,天冷挖不了土,怎麼也得等到明年夏天了。”
魏延搖頭道:“為什麼非要執著於修路?”
“百里行軍,就是帶著輜重,三四天也到了,非要修到城下嗎?”
徐晃笑道:“丞相肯定有其自己的想法,文長日後見了,可以當面詢問,反正一個冬天轉眼就過去了。”
“丞相讓我們輪番回五丈原佈防的同時,防止魏軍出來破壞道路,以待來年,便算是完成任務了。”
魏延聽了,也只得補充給養,往山中埋伏去了,若是魏軍趁著晉軍撤回的時候破壞山道,他便可以從山中斷其退路,給魏軍狠狠一擊。
不過他的預想落空了,直到冬日下雪,魏軍也沒有再出漢中,魏延看著天氣漸寒,只得帶領兵士回五丈原附近的斜谷城過冬。
這段路程雖然有將近三百里,但修的極為平整,所以魏延只用了七八天便趕了回去,也不禁感嘆有一條平坦寬闊的大路,對於行軍來說簡直太方便了。
而漢中城裡,司馬懿的軍師已經換成了杜襲,之前杜襲跟隨夏侯惇,後來又輪換到了漢中這邊,成了司馬懿的重要幕僚。
此時他對司馬懿道:“大將軍,晉軍已經退回五丈原了,我們要不要出兵破壞道路,讓其來年靡費時間,拖延其趕到漢中的時間。”
司馬懿聞言搖頭道:“不用了,天寒地凍,且不說我曾派人查探過晉軍修築的道路,春夏下雨的時候,尚且能支撐輜重車輛透過,可見其堅實程度。”
“如今天寒,道路更是硬的跟石頭一樣,還能破壞幾分?”
“且晉軍說不定就等著我們出擊,數百里路他們隨時都能急行軍幾天趕到,我們這邊道路反而不好走,所以還是守好漢中城就是了。”
杜襲不甘心道:“那來年我們只能等晉軍平推到城下嗎?”
“算算時間,晉軍會在夏收時候圍攻漢中,到時候漢中周圍地區所屯田地,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啊。”
司馬懿沉聲道:“沒錯,明年是最艱難的時候,所以咱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未雨綢繆了。”
杜襲下意識問道:“怎麼做?”
司馬懿沉聲道:“堅壁清野,焚燬漢中,給晉軍留下一片白地。”
杜襲還以為司馬懿有守城妙計,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對方一開口,就是要撤走!
他驚訝道:“大將軍,漢中要是丟了,對面可就一路打到成都了啊?”
司馬懿悠悠道:“即使守漢中,又能守多久?”
“與其守城被晉軍慢慢消耗,不如儲存有生力量,邊打邊退,拉長進軍補給線。”
“他們能修路到漢中,確實厲害,那我倒要看看,他們能不能修到成都,一千里山路,他們至少要修五六年,這個時間,足夠產生太多變數了。”
杜襲澀聲道:“但漢中軍士百姓,連帶家眷,怕不是有二三十萬,這些多人都帶往成都,且不說路途遙遠,糧食難以支撐,就是能帶到成都,也無法安置吧?”
司馬懿點頭道:“說的好,這點我也想過了。”
“來年開春,我們要發動所有人,出其不意反攻斜谷和五丈原,不用顧及擔心存糧,能用的都用上,把人命都填進去。”
“若是能打下五丈原最好,若是打不下來,我們便帶著青壯兵士退回來,然後焚燬漢中,剩下的老幼婦孺,就讓晉國頭痛去吧。”
杜襲不禁毛骨悚然,這簡直是絕戶計啊,晉國就是拿下漢中,也不過是拿下了一片需要重建的白地,加上十幾萬災民的拖累,其進攻漢中的步伐,便會大大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