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漢五年的春天,鄴城舉辦了極其隆重盛大的儀式,因為之前戰事順利,調動的物資糧草多有盈餘,於是鄴城同時開倉放糧,接濟生活貧困的百姓。
袁熙則是帶著甄宓諸女,站在銅雀臺上,看著下方鄴城的新春氣象。
不過今春的鄴城,卻是最為模糊的一次,因為家家戶戶點燃灶臺的時間過長,煙霧從煙囪之中升起匯聚,在鄴城上空匯聚蔓延,導致整個天空顯得朦朧不清,連帶銅雀臺下方的街道,都顯得模糊起來。
甄宓出聲道:“陛下這兩年沒有在鄴城迎新,這幾年過年時節,鄴城天空因為生火產生的煙霧越發模糊不清,今天尤其厲害。”
袁熙笑道:“這是好事。”
“春節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若非實在揭不開鍋,是必須要開火做灶食的。”
“即使是不能保證每天都能生火做飯,被迫吃剩飯亦或生食的窮人,這一天也要生火熱炊,為來年祈福。”
“而生火時間的長短,不僅昭示有食物,還有充足的柴火,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火放在第一位,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如今很高興的是,能看到鄴城家家戶戶生火做飯,說明他們至少有食物柴火來度過這個春節。
“短短几年的時間,鄴城就能從大火中完全恢復過來,甚至更勝以往,這是對於我這幾年政績的最好肯定。”
“因為若是鄴城百姓過得比以前還差了,那我平定天下的舉動,豈不是失去了意義?”
甄宓笑道:“陛下這些年來做的事情,全天下都在看著,若不是得到了百姓的認同,如今大晉境內,也不會呈現出如此繁榮昌盛的氣象。”
“妾嫁給陛下,已經快十五年了,這些年來,雖然和陛下相見次數不多,但妾每次和陛下相見時,天下都在不斷前進,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革。”
“妾有時候看到身邊的新奇事物不斷出現,彷彿像是過了上百年的時光一樣。”
袁熙指著遠方,“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我曾說過,華夏萬民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勤勞,最為上進的民族,只要給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只要不壓榨他們,讓他們不受拘束地向前邁進,他們便會爆發出所有民族都無法企及的潛力。”
“而身為天子,代替萬民掌管天下,而不是奴役他們,在這個位置上要做的,便是為他們開闢這條道路,保障他們的安全,讓他們能夠安心走下去。”
“自古以來,其實相比和平的日子,戰亂動盪才是常態,朝代更替和外族入侵產生的戰亂,雖然只有一小部分時期,但造成的破壞卻是遠甚和平時期無數倍。”
“而沒有這些威脅的日子,百姓其實也不好過,旱情水患,疫病蟲災,無時無刻都在威脅他們的生計,讓一年的努力化為泡影。”
“這便是所謂天災人患,歷朝歷代以為,人患是戰亂,可以消除避免,但天災卻只能皇帝自責,我卻不這麼認為。”
“說到底天災肆虐,還是我們對自然改造能力不夠,就像旱災一樣,若提早建立水庫,保護河流水源,便能最大限度削弱災害的影響。”
“以後隨著時代進步,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我相信遲早有一天在保護自然的同時,人類能夠和自然和諧共生,再也不會被天災所困擾。”
甄宓出聲道:“所以這便是大王駁回了重臣上表請求修建關外長城,而將稅賦大部分用到了採礦和疏浚河道上?”
袁熙沉聲道:“沒錯。”
“關內若是積弱,就是再多修兩道城牆,也無濟於事,關鍵是打鐵還要自身硬。”
“只要科技和戰略思維碾壓關外胡人,那將來關外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外族,也只配給華夏練兵。”
“對此我們一方面加強自身,一方面主動出擊,讓關外胡人天竺化,便可以讓華夏邊境長治久安。”
甄宓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天竺不是在南邊嗎?”
“為什麼北邊胡人要變成天竺?”
袁熙笑道:“因為天竺是個好地方。”
“幾百個部族各自獨立,誰也壓服不了誰,宗教教派林立,野心不小,但實力卻和其野心非常不匹配,有著強大的迷之自信,一言不合就開打,一打就敗,簡直是最為理想的鄰國。”
“相比之下,交趾都比天竺有威脅得多。”
“為了讓關外鮮卑變成天竺,我可是準備下大力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