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當即在城頭展開了激烈的攻防,劉備因為發動倉促,導致陸遜還沒有來得及渡江,劉備軍等於是在單獨攻城,兵士們傷亡數目很快開始明顯增加。
此時陸遜方才收到信不久,他趕緊召集兵士渡江,同時心裡暗歎,劉備軍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但時機不好,攻城器械還沒有準備好就倉促打城,一樣是把握不大啊。
他心道這就是就是經驗的差距了,在陸遜眼裡,作為劉備軍師的龐統其實並不差,甚至相比自己還有獨得之妙。
但陸遜認為,龐統和自己有一個關鍵的差距。
臨陣經驗實在太少了。
龐統自出山以來,便跟隨劉備,除了打過幾次守城戰外,大部分時間都在跟著劉備捱打,這導致龐統攻城的經驗相對不足。
而陸遜就不一樣了,他上陣比龐統早了好幾年,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壓著別人打,尤其是在江東身上刷了很多經驗,所以對於需要多些兵士和器械打下夷陵,陸遜是有精確計算的。
他建議劉備速戰速決,並不是因為陸遜喜歡冒險,而是提前做好了謀劃。
但如今劉備的舉動,卻是稍顯急躁,在陸遜的器械尚未運到城下便開戰,勢頭看上去很猛,卻無法對夷陵守軍做出足夠大的威脅。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攻勢不足以威脅守軍,那麼攻城軍的傷亡速度便會加快,所以陸遜帶著先頭部隊趕到夷陵城下的時候,劉備軍的損失已經頗大了。
陸遜見了,便建議稍作休整,劉備看天色漸,明,很多兵士已經負傷難以上陣,只得鳴金收兵,同時派人包圍夷陵。
天明之後,陸遜的攻城器械都已經運了過來,他當即發令架起投石機,對城頭一陣猛砸,一砸就是一天一夜。
這效果立竿見影,夷陵守軍被砸的狼狽不堪,只得各處四散躲避,陸遜見了,更是不要命的消耗儲備,力求在最短時間內將守軍信心徹底擊垮。
袁熙軍的新式攻城裝備威力還是不容忽視的,打的夷陵城頭守軍抬不起頭來,陸遜約摸再打一日,便是攻城的好機會時,卻有訊息傳來,西邊又來了一支船隊,人數不少,而且打的是荊州張氏的旗號。
陸遜和龐統一商量,便猜出十有八九是張允的水軍前來,這張允是和蔡瑁齊名的水軍統帥,要是其介入戰場,形勢便不妙了!
劉備聽說後,也是憂慮不已,他的大營還在江水南岸,只要張允船隊在江上一攔,自己便進退不得,他眼見戰事不利,心裡萌生退意,但他明白,自己要是退了,夷陵攻城就等於完全失敗了!
他對龐統道:“沒想到打成這個樣子,如今進退兩難,如何取捨?”
龐統如今也明白自己因為欠缺經驗,導致很多表現不盡如人意,說道:“統紙上談兵,誤了戰機。”
“如今我心裡雖有主意,但還要有賴於陸軍師配合,可將其請來,共同商議。”
陸遜聞言趕來後,聽龐統說完,斷然道:“肯定不能兩邊分兵,只能選擇一邊。”
“要是我的話,便讓大營的兵士全部過江,一起圍城。”
“因為要是退回南岸,等於圍攻夷陵徹底失敗,全力攻打北岸,還能有一線機會。”
龐統道:“但萬一打不下城,對方封鎖岸邊,那我們豈不是陷入重重包圍?”
陸遜出聲道:“是在打不下城,也是有可能的。”
“那時候大不了化整為零,分散退走,就像青州當初的游擊戰一樣。”
龐統聽著這些陌生的名詞,心道對方年紀比自己輕,但大戰經驗卻比自己豐富,相比之下,自己實在是丟人啊。
想到這裡,他斷然道:“既然如此,帶大營兵士渡江,統便親自上陣,全力猛攻夷陵,誓為主公取得夷陵!”
陸遜出聲道:“張允那邊,我來想辦法,至少能將其擋住三天,這三天便是關鍵,攻城器械我都留在這裡,還望大王能夠馬到成功!”
看陸遜遠去,劉備心裡也是不放心,對龐統道:“軍士說,伯言用步軍能擋的住水軍嗎?”
龐統搖頭,“我也不知道,但晉軍無論是攻城器械還是戰法,都有可以學習效仿的地方,統最初還是過於自大了。”
“接下來幾天,統必然想盡辦法,為大王破城!”
接下來的兩天,劉備軍全力攻城,連龐統都披甲上陣,被流矢射傷,但其簡單包紮後,繼續指揮兵士。
在密集的攻城器械打擊下,城內終於是支援不住,眼看城頭岌岌可危,霍峻見情勢不妙,便登上城頭親自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