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接頭交耳起來。
但要拿出真正的對策,一時間卻沒人說話了。
這上萬冊圖書,雖不至於讓大唐傷筋動骨,但因為事關國子監的發展,所以李二無比重視。
李二詢問了三遍,也無人站出來提出好的建議。
半晌,杜如晦突然走出來,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克明啊,朕就知道你有好辦法。快快說來。”李二眼睛一亮,高興地說道。
房玄齡,杜如晦,二人素有“房謀杜斷”之稱,這並非說杜如晦就沒有謀略,相反,二人都是李二的股肱之臣,為左右相,二人的謀略都非同一般,可以稱為大唐的兩根定海神針。
杜如晦上前,說道:“陛下,依臣愚見,國子監被盡數燒燬,最難處置的便是被燒燬的藏書,只是藏書數量巨大,種類繁多,一時無法還原,可分三步處置。”
大家都屏氣凝神,仔細聆聽。
“其一,國子監現有國子學生員200人,太學生400,四門學生1000,律學、書學、算學生員400,合計2000多人,還有100多各國送來遣唐使,如此龐大的人數,所使用的書本大多損毀,而集文殿並無多餘藏書。臣今早便合計過,以朝廷少府監的速度,最快也要兩個月才能將這些損毀的書本重新刻印出來,但八月即將科考,這些生員只怕等不及了。”
“其二,便是重建國子監,國子監乃是我大唐培養文官之地,不可就此荒廢,重建迫在眉睫。”
“其三,除卻生員們亟需的書本,孔師與我談起過,藏在國子監中的不少遺留下來的孤本殘篇,也全部損毀了,懇請陛下重新指定人選,到民間各地搜孤本,重修古本才是。”
砰。
李二聽了,一拍桌子:“好,克明啊,沒想到你思路如此清晰,連如何做都告訴朕了。不過,你方才提到,迫在眉睫之事便是解決生員們使用的書本問題,兩月時間,斷然不可,克明,你可有什麼好辦法?”
杜如晦說道:“陛下,還是請各位大人先說說吧。”
說著,他讓到一旁。
眾人議論一番,誰也沒有好主意。
最直接的辦法便是找上幾百個人,每日抄錄,可效率太低了,而且耗時太長。
印刷的話,光雕版都要花費一個月時間。
最後,李二無奈,只能把目光投向賣關子的杜如晦身上。
杜如晦微微一笑,站出來,說道:“陛下,各位大人,俗話說,舉賢不避親,今日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麼好主意,那我就舉薦一人,他可解決此事。”
“誰?”李二問道。
杜如晦躬身道:“正是犬子,杜荷。”
長孫無忌當即反對道:“杜相,切不可虛言,眾所周知,杜荷在灞河邊建了一個傢俱廠,一個大唐書齋,已經不顧朝廷顏面,淪為一介商人,就那《隋唐演義》也不過是市井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他如何能解決生員們的書本問題,難不成每個人都去讀小說嗎?”
“哈哈哈……”
眾人都大笑起來。
杜荷寫的《隋唐演義》,在長安城颳起了一股讀小說的風潮,非常受歡迎。
但朝中的不少人卻覺得這種小說,乃是市井流通的低俗讀物,不值一提,有些人甚至十分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