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接著說道:“居重馭輕,以文制武 對軍隊實施有效控制,是強化中央集權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必備條件。
因此,歷任帝王在執政之初往往都要推行軍事改革,使中央保持強大的軍隊和對地方的軍事控制力,這樣既可保障國家的內部安全,也有利於抵禦外來侵略。
一是削枝強幹。在削弱地方軍力的同時,重點加強禁衛軍力量,以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優勢兵力。二是控制軍權。首先是改革兵制,從制度上加強對軍事將領的牽制。
以往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到後來改設五軍都督府,兵部的權力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 其次是在軍隊內部實行分權而治。
如兵權三分,把統兵權、發兵權、指揮權分離開來;在中央部隊、地方部隊、邊防部隊之間實行輪換駐防,割裂軍隊官兵建制關係,使之相互制約。”
帝天情說道:“如此管理軍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或許這算是最好的辦法。”
此時柳幻滅站出來說道:“不僅是軍隊在內政問題上,自古就有以禮治和以法治之爭。
從人性善的角度出發,主張用道德教化和典章制度規範人們的言行,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與此相反,還有從人性惡的觀點,主張用刑治民、以賞誘民 ,利用人類趨利避害的自然屬性將其納入統治階級規定的秩序之中。
從理論上說,二者都是社會整合的一種手段,其觀點也並非完全對立,存在融合的空間。
從實踐層面看,古時國家的攻伐不斷和迅速滅亡等史實也證明,純粹的禮治或法治都是行不通的。
因此,後來的歷代君主大多采取禮法兼治的策略,根據時勢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維護社會穩定。而且臣認為,自先皇開始一味以禮治國的策略該有所改變了。”
帝天情和李敢還有幾位大臣對於柳幻滅的話都是認同的。
東方飛雲開口說道:“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治理國家最好的方式是崇德尚禮,所謂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其中,德、禮是本。政、刑是末。
換言之,治國首先應當施行德教,用統治者的道德思想教育和約束被統治者,使後者自覺地接受統治者提倡的道德,達到社會的穩定;其次是禮教,用禮來規範人間的一切社會行為。
德禮互為補充,共同構建出和諧的社會政治秩序。這樣不也是很好嗎?”
帝天情點點頭說道:“不錯,事實上,這種政治哲學的核心就在於透過對人倫道德的肯定和神聖化,論證其理想的王道,政治的普遍性意義。
透過君父、臣子的類比,既肯定了封建等級秩序的合理性,又消解了其嚴酷性。這些理論符合,人們求穩的心理特點,因而成為歷任帝王從思想上控制百姓的有力武器。”
李敢接著說道:“除此之外選賢用能,清明政治。除了重德教外,歷代有為君王普遍重視民意,選賢用能,賞罰嚴明。
一是任人唯賢。歷代王朝都很重視人才選拔任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到了我朝,有陛下之聖明,開創科舉選官制度。
若是再過個十幾年,這種選官制度逐漸規範化、制度化,為普通百姓參與政務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