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泰的話,白林沒法反駁。
事實證明,文院出去的畢業生,越是嚴於律己的人,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走到辦公桌前,李泰拿起了第一個論文。沒等他看完,冷鋒也走進了辦公室。
“咦?師父你也參加稽核?”
看到師父,李泰趕緊站起來讓位置。
冷鋒又把李泰按了回去,自己去搬了一個椅子。
“本來我就是抽著看幾個,有個大概的印象就行。但是,後來我覺得還是按個看看比較好。”
說實話,冷鋒對文院的論文還是很有興趣的。沒想到文院的人居然摸索著提出了後世的大學教育方法之一。
論文的存在,對一個在文院進修的學生來說,確實很有考驗。他在文院究竟學到了多少東西,今後會把它們用於何處,都能透過論文看出來一些。
冷鋒拿出第二份論文檢視,李泰見師父開始看論文了,就繼續讀第一本。
但是,李泰的臉色卻隨著讀論文,越來越難看。
白林心裡錯漏一拍,趕緊問道:“魏王殿下,這個論文有什麼問題嗎?”
聽到白林的聲音,冷鋒也抬頭看李泰。
李泰把論文展開遞給冷鋒:“師父你看看這個論文,是不是很眼熟?”
冷鋒拿過來看了一下目錄,再看看內容,頓時發現了問題。
這個學生的論文,居然跟鄭誠的論文特別像。兩者的差別,就在一些無關痛癢的資料上。
比如,鄭誠原文關於鹽鹼程度和需要灌溉時間的比例、灌溉的水深等,在這篇論文裡都擴大了半成。
如果縮減的話,可能達不到預期,但是要是多一些,就無傷大雅了,按照這個資料去治理鹽鹼地,最多費一些時間。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一次出現了論文抄襲事件啊!
李泰拿出論文,遞給白林:“當年鄭誠的論文是文院學子的範文,這小子直接照著抄,就妄圖過關?這傢伙在文院就沒研究出一些獨屬於自己的東西嗎?”
白林翻看了一下論文,發現這個學子居然真的是幾乎照抄了鄭誠的論文。
這也太過分了!
氣憤的白林拆開了論文封皮上蒙著的白紙,露出了寫這篇論文學子的名字。
趙大富。
看到這個名字,白林苦笑著對李泰說:“魏王,這個趙大富是一個富商的兒子,是走了文院關係進來學習的,平日裡這傢伙就很懶散,畢業的時候胡作非為也就讓我見怪不怪了。”
“走後門進來的?現在咱們文院還需要外來資金嗎?”
冷鋒很好奇,當年文院對富商和高官子弟開後門換取錢財,實在是因為文院缺少自己的財源,而夫子們又不好意思太過於依靠冷家,所以才硬著頭皮開了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