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我為國家修文物 >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我們去蘭頓看霧吧 (更新完畢)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我們去蘭頓看霧吧 (更新完畢) (第1/2頁)

“蘭頓市的弗蘭克先生又打來電話了。”

等到克勞德和愛德華兩個人帶著那些修復好的華夏古董離開後,加利特泡了幾杯茶,和向南、宋晴一起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這才笑著開口說道,

“這一次他手中收到了一件極為重要的華夏古董,他說,你要是知道了,一定會很感興趣的。”

“哦?說說看。”

向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著抬頭看了加利特一眼。

他之前早就已經說過,這一次不打算再去其他國家修復古董了,無論是D國還是Y國,倒不是因為對方手中沒有自己感興趣的華夏古董,而是自己確實沒有時間。

不過,聽到加利特的話後,他倒是有點好奇,這位弗蘭克又收到了什麼價值不菲的華夏古董了嗎?

當然,除非這件殘損古董能夠比擬“書聖”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否則的話,他就算是對這古董感興趣,也不會在這個時間跑去蘭頓幫忙修復的。

畢竟,殘損古董以後也可以修復,可自己的博士畢業答辯會才是最重要的。

“弗蘭克說,他從一個朋友那裡置換來了一幅殘損的華夏書法帖,好像是王鐸的《臨王獻之敬祖·鄱陽帖》。”

加利特說著,將自己的手機拿出來翻了翻,然後遞給向南,笑道,“弗蘭克發了這件古董的照片過來,要不你自己看看?”

王鐸的作品?

向南一聽,頓時愣了一下,這可是明末清初時期一位了不得的書法大家啊,他在書法造詣上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世稱“神筆王鐸”。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其書法作品在倭國、高麗、星島等國深受歡迎,尤其是倭國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甚至還因此衍發成一個派別,稱為“明清調”。

王鐸的書法作品《擬山園帖》傳入倭國後,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由此可以看出王鐸在倭國書法界的影響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王鐸一生都在臨摹,華夏書法史上從來沒有哪位書法家和他一樣,有這麼多的臨摹作品傳世。

王鐸曾說過:“一日臨書,一日應索請。以此相間,終生不易。”可見他對於臨摹古本的那份執著與敬重,當然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即所謂的“不以規矩,安能方圓”。

王鐸在臨摹古本時,並非原封不動地臨摹,常常會割取數帖,拼湊成新的“文字”,這樣的情況在王鐸的臨帖作品中屢見不鮮。

就比如這幅《臨王獻之敬祖·鄱陽帖》,就是將王獻之的《敬祖帖》和《鄱陽帖》拼湊而成的,並且其中都有所刪減。

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

然而,王鐸儘管在書法上造詣深厚,但名聲卻始終不顯,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順治二年,豫親王帶領清軍攻陷揚州,福王逃往了江城,留王鐸守“江寧”。

王鐸的兩位同年好友倪元璐懸樑自盡,黃道周抗清而被俘,寧死不屈,被清廷殺害,而王鐸卻和時任禮部尚書的錢謙益等人開城門降清了。

儘管降清後,王鐸由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但由於變節,在“人品即書品”的年代,自然而然遭受排斥。甚至,在乾隆時期,查毀了王鐸的書刊,並將王鐸列入《貳臣傳》,王鐸書名從此被淹。

最新小說: 戰神小農民 異能神醫在都市 玄帝歸來當大佬 神醫農夫(神醫小農民) 我隨手寫出青花瓷被妹妹直播曝光 絕世神醫 天降財婿 開局繼承一家公司 風投:我能預知未來 龍婿歸來 這個導演很正經 萬界神坑聊天群 狂龍棄少 重生2006年從中獎開始 宇宙大佬從收破爛開始 最強妖孽天王 春野小農民 我有絕世輕功 南明偉業 娛樂華章